一体化急救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一体化急救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急诊科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该42例患者均采用急诊溶栓治疗,将该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措施,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普通急救措施,急救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脑磁共振成像显示梗死区面积改变情况。结果:急诊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恢复较好,大部分患者脑磁共振影像显示缺血区面积减小,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以及梗死区面积改变指标差异较大,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体化急救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提高急救效率。
【关键词】 急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在急救中属于常见病之一,尤其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问题均可以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1-2]。脑梗死一般是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引起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坏死[3]。为研究一体化急救相较于传统医疗措施的优越性,本院急诊科选取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分发随机数字的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42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平均(63.15±5.11)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2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33±6.59)歲,其中13例患者为男性,9例患者为女性。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次研究目的,经患者以及其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排除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排除严重肝、肺、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预计生存期不长久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治疗,主要措施为1)溶栓治疗:发病后3~6h内进行,主要用药为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4]。2)血压维持:静脉输入液体,主要为对脑血管影响较小的液体,如0.9%的氯化钠溶液,或者口服拉贝洛尔,避免使用对血管影响较大的药物。3)呼吸道管理:建立呼吸通道,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等措施保证患者呼吸。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急诊干预,主要措施为:1)院前急救和评估 接到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后,院前救治小组即往发病现场,对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现场及急救车内进行急救和标准化干预。院前救治小组的护士从接诊的第一时间即开始卒中早期干预。院前救治小组全程追踪和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接诊时间、到急诊时间和溶栓时间。不因院前处理而影响转运。2)启动院内绿色通道 急诊室在接到院前救治小组电话,告知有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立即启动院内卒中应急流程进行溶栓前准备, 包括卒中小组成员的到位、溶栓药物、降压药物的准备、影像学准备。
1.3 观察指标
患者意识状态分为清醒,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脑磁共振成像显示缺血区或出血区面积改变情况,缺血面积增大计0分,不变计5分,减小计10分,面积变化以入院前磁共振成像面积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意识状态对比
两个治疗时程结束之后,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状态情况均较好,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状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程度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情况对比如下表1所示。
2.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面积改善情况对比
两个治疗时程结束之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与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面积降低情况均较好,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面积改善情况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缺血区面积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面积改善情况对比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是近年来急诊人研究出的急诊新思想路线,急诊不同于其他科室,争分夺秒是急诊科必须坚持的原则。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都需要强调一个快字,因此建立急诊一体化模式有助于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有一套理论指导,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急诊一体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溶栓治疗中有优良的效果。一方面,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良好地指导救护人员更好地搬运患者,减轻患者损伤,运送过程中面对紧急时间,进行简单的院前急救和复苏,另一方面,在院内急救中,指导救护人员合理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主要表现全脑的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出现神经功能损害[6],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也不少见,出现的症状不同主要由于梗死部位不同引起,目前急性脑梗死主要原因为脑供血动脉形成粥样斑块,导致供血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当狭窄段供血区脑组织缺少供血后,将出现一系列梗死症状[7]。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溶栓治疗,在合适时间合理使用溶栓药物为治疗的关键。
此次在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过程中,一体化急救措施应用在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小患者脑梗死区面积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一体化急救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提高急救效率。
参考文献
[1] 管橞丽.一体化急救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7(02):200-202.
[2] 徐敏,戴建英,楼敏.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急诊科学,2014,21(17):168-174.
[3] 汤新颜.一体化急救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外医疗,2013,05(07):22-23.
[4] 王炎强,孙绍洋,张炳俊,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分布特点[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04):222.
[5] 石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院前延误的研究现状和若干问题[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2,06(04):181-184.
[6] 冯睿龙,朱沂.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3):341-343.
[7] 褚小华,吴英月.一体化急救新模式在重建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4,18(23):54-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7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