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慕课”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高校心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引导方法和教育模式,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正确引导,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慕课”的教学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到“慕课”教学形式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文主要基于“慕课”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 慕课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b)-0115-02
在高校教育中,除了要发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势之外,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使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就业。尤其在信息时代下,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想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将信息化元素和传统的心理健康内容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与时俱进的心理疏导模式,消除当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而使其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实践。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的困境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必须课,致力于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尤其在当今时代下,高校学生的学习、人际及就业压力增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和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在理解该学科的时候往往存在误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具体来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大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效果上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经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在目的和实施方法上存在重合的地方,但是两者本质上和目的上却千差万别。但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的学生管理杂糅在一起,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倾诉,心理健康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角度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并没有以此当作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甚至也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其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专业心理疏导教师严重匮乏,甚至很多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都由平时工作已经很繁忙的辅导员来担任,这样不仅会加重辅导员教师的工作量,他们本身也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工作经验,无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科学的判断,这样只会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攀升的最主要原因。
最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准确。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校园内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但是却将重点放在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上,虽然做到了有求必应但是却没有做好日常的引导工作。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由于怕被其他人嘲笑,不敢向心理教师求助,只能将问题默默埋在心里,学校忽视对这些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成果[1]。
2 “慕课”的推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慕课”,通俗来讲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大大拓宽了教学的内容和范围,而且也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甚至通过“慕课”的学习,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线上共享,使学生不必到课堂上就能随时参与学习和提升。最重要的是“慕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最即时的教育服务,大大提升了教育的便捷性。
具体来讲,“慕课”是以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主要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和实践技能之外,还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形式,首先,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匮乏,甚至在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的情况下,也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心理辅导资料,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模式改革。其次,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慕课”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慕课”这一平台,也打破了学生面对教师一对一辅导的尴尬局面,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学模式,无论是人机交流还是线上虚拟接受心理辅导,可以使学生卸下心理防线,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2]。
3 “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方式研究
3.1 搭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慕课”平台
首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对“慕课”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普及专业的心理健常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自救方法,从而实现其对自身完善人格的引导。因此,对于这些传统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用短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使学生对于人格的完善与不同心理状况的不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独立完成心理在线测试等环节。而对于一些人际互动知识和心理问题排解等知识性内容,教师则可以采取小组视频互动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一一地解答,增强学生之间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制作线上小测验。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制作线上小测试,让学生根据掌握情况有效巩固学习内容,独立完成线上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学习动机,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学生的心态。
最后,线上平台的选择也很重要,教师在制作和选择“慕课”资源之前,需要对该平台进行提前建设,上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案例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对教师下一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以此完善心理健康学习资料。同时,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慕课”群中进行发问,教师或其他学生要积极踊跃地为其解答,从而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资源互动模式,充分体现出“慕课”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3.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慕课”教学形式
首先在问题引导环节中, 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心理健康相关常识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已经选择或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中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启发学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思考和发问,从而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其次在视频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慕课”平台中的学习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线上测评的分数和结果为其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心理健康教学素材,以提升心理健康课堂的个性化发展[3]。
3.3 发挥同伴教育的特殊性
即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设计的心理教育内容再有针对性,也无法深入到学生内部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此时就需要发挥同伴教育的特殊性。在具体设计心理健康“慕课”教育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由几个人一起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心理教育课题,完成线上心理互助小游戏,让学生在互助和交流的过程中敞开心扉,逐渐融入集体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慕课”学习任务,上传与心理学息息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拍摄与之相关的微电影,使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帮助大一新生们早日融入大学校园,消除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新生们将心理的烦恼匿名输入到“慕课”群中,由师哥、师姐们传授学习和人际交往经验,在为学生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质量[4-5]。
4 结语
“慕课”背景下,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学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还需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慕课”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心理健康学习中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有效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定和諧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申雯.“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77-78.
[2] 许风顺,沈耀.基于“慕课”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究[J].才智,2017(6):154.
[3] 杨盈,包陶迅.“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3):87-91.
[4] 申雯.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77-78.
[5] 沈春英,朱乾.慕课背景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6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