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为作文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说起写作教育,其“终极目标”无外乎两点:一是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一是教孩子学习写作方法。写作需要经过选材、构思、写作等多个步骤,是高级的思维能力。如何习得这种能力?我们发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有效连接读与写。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改革,选择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初步探索出“一体两翼”的入门写作课的模式。下面就以三年级第一单元习作“我们的植物朋友”为例浅谈。
  一、目标导向,准确定位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求清楚,不求具体。孩子能在习作过程中,能够体会习作的目标: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并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会如何写得更明白。能不拘泥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学会自我修改,养成修改意识。根据课标指导,我们就把三年级起步作文定位为激发兴趣,学会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也同时引导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借助思维导图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二、激发兴趣,延伸阅读
  如果说写作是一种输出, 那么阅读就是写作前的输入。孩子们的脑海中如果没有积存足够的写作素材,没有学会构思,那么写作的难度会非常大。降低写作难度,提升孩子的阅读、写作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1.兴趣为点,导图为架
  三年级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孩子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我们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而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习作的过程中,我们帮孩子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首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开始建立信心。其次,在交流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生生间、师生间的良好评价,更能促进孩子喜爱写作。
  2.课内指导,课外延伸
  近年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我们也从一年级开始就带领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有的班级利用班级QQ群,设立班级“网络故事会”,孩子们每天在网上讲故事,乐此不疲。有的班级利用微信平台,分享预习课文查找到的资料,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有的班级利用周末开展亲子故事会,既提升了阅读兴趣,又拉近了亲子关系。如何把大量的阅读积累,运用到写作中来?如何从信息的输入转为输出?思维导图学习支架论告诉我们:学习者主要通过一个更有知识的人提供支架或支持来促进学习者发展,让学习者能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由此通过临近发展区,而这种支持结构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支撑和能力。
  于是,我们同样选择了“思维导图”。我们带领孩子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外读到的写作相关主题文章,建立阅读支架,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以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习作“我们的植物朋友”为例——我们先布置孩子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并引导孩子们发现“写物作文”可以“看、听、摸、想、闻”为支架,最后用这个支架梳理阅读的文章。孩子们基本能在10—15分钟完成思维导图梳理,轻松又愉快。
  三、“一体两翼”,打开想象
  有了习作兴趣,还需要习作方法的习得。我们研究了“一体两翼”习作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提到: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需要在社会情境中通过合作互动来完成的。教学观提倡情境性教学和合作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很注重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主动建构知识。
  1.“一体两翼”习作教学模式
  第一,共三课时,每课三个环节。第一课时:交流单元同主题课内外好文—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第二课时:说图。分享交流“阅读思维导图”—理图:根据单元写作要求及课外阅读所得;梳理“习作思维导图”分支—画图:画“习作思维导图”,并用思维导图练习说话。第三课时:课堂完成作文—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小组交流展示。
  2.激发奇思妙想
  以《奇妙的想象》一课为例——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習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三年级是学生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去想象,只是还欠缺想象的方法。我们设立了教学目标,即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作文的思路
  针对目标,套用模式。我们设计了三个环节:其一,说图。交流课外阅读想象奇特的内容,续编《西红柿小姐奇幻旅行》故事。其二,理图。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及课外阅读所得,梳理“想象的奇特”的分支:人物,时间,地点,时间。其三,编图。运用“思维导图”自编故事《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并引导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想象奇妙的地方。一节课上完,孩子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够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作文思路。在课堂上兴致盎然地交流自己现场创作的故事,为接下来的动笔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三年级起步作文我们以“思维导图”为载体,连接读与写,连接教与学,连接课内外,连接现实和想象,“思维导图”给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杨兰娟.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