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合作“共生”理念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之间的和谐相     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最终达到共生的效应,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因为只有通过合作沟通才能激发出更多优秀的想法,也才能挖掘到学生深层次的优势,进而针对性地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共生理念;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素质教育理论方针贯彻以来,小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培养,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核心素养教学又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大任务,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小学生的优良思想品格,培养学生除文化知识学习以外的其他素质、能力和品质已经成为教育界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作指导,小组合作共生理念则为核心素养教育指明了方向,合作“共生”理念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最终达到共生的效应,以此来实现教育的良性、平衡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合作共生理念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并要不断总结、积极创新。
  一、合作“共生”理念的内涵
  最早的“共生”理念来源于生物学。所谓“共生”,简单说就是各类生物彼此间以及与所处环境间的和谐共处,凭借物种间的相互依赖、能量转换最终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循环系统,最终达到相似生物生理方面的平衡。这种共生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方式。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合作共生则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师生或生生间相互影响、彼此激励,最终形成一种相互认同、同步积极进取的和谐共生局面。共生理念下不排斥差异,更加接受共生体中个性与不同,也就是在差异间求同、共生。
  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交流性质的学科,语文旨在培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准确地用语言文字去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组建小组,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以及小组间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正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和宗旨所在。核心素养就是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的同时,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特有的优势和长处,并支持学生特长的培养,让学生独有的特长成为一种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独特素质、核心素养的个体或群体一员。核心素养的这一内涵体现了与合作“共生”理念的一致性,因为任何学生素养与能力都有待于挖掘,这个过程就需要通过合作来实现,通过小组内的相互交流、合作探讨等,每个学生得以深层次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强项和优势,从而找寻到核心素养的源头,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
  二、合作共生理念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一)小组合作,培养特长
  小学生由于受到基因条件、生活环境等的影响,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特长,核心素养教育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个性特长,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优化学生的核心素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具备文化课之外的其他优势能力和素质,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展示的空间和舞台,支持学生个性化特长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李白著名诗词《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围绕本诗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背诵、赏析本诗,并结合课本中的画面来深化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此诗,共同鉴赏、品味诗句,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在小组内选出或者毛遂自荐,担当“小画家”“演讲家”“小翻译”等重任,也就是在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凭借发挥自身特长来独特地诠释《望庐山瀑布》,三个小组之间相互打分。
  经过一轮下来,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例如1组的“小画家”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诗中“庐山瀑布”,形象、贴切又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震撼场景,其他小组学生被这小画家流畅线条、形象色彩的运用所打动,不由自主地鼓掌。带着小组的重托,2组的“演  讲家”也不甘示弱,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用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满腹情感的态度朗读诗句,恢宏的場面令其他同学兴奋不已。3组的“翻译家”则以自己通俗却不平素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诗句中的意境,也令其他小组学生拍案叫绝。
  三个小组彼此评论,要求每个小组分别说出其他小组可吸收的优点与不足,最后教师则要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总结、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吸收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的合作共生教学的目标,最终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素养教学最关键是要进行科学分组,实际分组中应该本着“学生自愿”和“灵活调整”的思路,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日常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来综合衡量,小组内部成员间要交叉搭配,人数统一,最终所形成的各个小组应势均力敌,小组内部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生,通过发挥各自的长处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讨论则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交叉分组则能让沉默寡言学生受到口才好的学生的影响,特别是优秀口才学生的独特思维也会对其他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借此在组内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等。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话题来将学生交叉分组,让学生在组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阐述对此问题的理解,鼓励小组学生主动发言,为他们提供不受拘束、自由发言的机会,此时,小组内积极活跃的学生则跃跃欲试,抛出了自己对“给予与快乐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先说明观点,然后,给出可用来说服论点的客观事件、真实案例等,在小组内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之也带动了其他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随着讨论的进行,人人都敢于张开嘴来传递内心思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间接地得到了培养,这就是小组合作的力量。
  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了语言表达机会,小组内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传递出自己的想法,一些平时相对缄默的学生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不自觉间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头阐述,分享故事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应该成为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应该重点做好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教材中的内容来为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肯于主动说出自己的故事,在不经意间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慈母情深》这一课文主要讲授的是妈妈的爱,这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题目作为学生分享的故事的话题,课堂上组织小组内故事分享,组内每名学生都负责讲述与自己相关的妈妈的故事,与他人分享妈妈的爱。学生在这一话题的感染下分别绘声绘色地讲出多个动人心弦的母爱故事,其他学生甚至都听到流泪。这样的故事分享讲述的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正面情感,懂得对母爱的感恩。
  总之,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作“共生”理念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挖掘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服务支持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欧小云,女,1978年生,广东肇庆人,本科文化。肇庆市封开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小学语文一级教师,长期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