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变与不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是高考备考的重要依据。作为云南考区的高三语文教师,必须依据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同时结合全国Ⅰ卷、Ⅱ卷试题)的命题特点,针对2019年普通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内容上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全面复习。
  一、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之变
  认真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发现有以下三个变化:
  一是试题分值和题型发生较大变化。2018年全国Ⅲ卷选择题39分,与2017年相比下降4分,即主观题增加4分。现代文阅读题由35分变为36分,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题9分,分值与2017年相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15分,其中第5题(主观题)由2017年的5分变为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仍为12分,但第8题(选择题)、第9题(主观题)的分值分别由2017年的5分、4分调整为3分、6分。古代诗歌阅读题由2017年的11分减为9分,其中第14题(选择题)由5分减为3分。名句名篇默写题分值由2017年的5分变为6分。语言文字运用题分值与2017年相同,但主观题第20题、第21题赋分由2017年的6分、5分变为5分、6分。文言文阅读、作文在分值上没有变化。
  2018年全国Ⅲ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题型变化较大:(1)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古代诗歌阅读第14题分别由“5选2”变为“4选1”,使2018年全国Ⅲ卷所有选择题均统一为单项选择题。(2)名句名篇默写题由2017年的“2空+3空”变为“2空+2空+2空”。(3)语言文字运用题变化最大:①2018年全国Ⅲ卷将2017年第17、18、19题三个各自独立的题合并为同一语段下的三个小题,第17题考查成语使用由2017年要求选择“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改为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18题考查病句辨析,由2017年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改为选择对文中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第19题为补写句子,由2017年要求选择四句话中“表达得体的一句”变为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2017年该题的考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②第20题由2017年考查补写句子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要求修改一封书信中五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③第21题由2017年的逻辑推断题改为延续之前的考查传统——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8年全国Ⅲ卷分值发生的变化,体现的是试题难度发生的变化;题型发生的变化,意味着考点或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2019年高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二是试题选材有变化。全国Ⅲ卷首次选用科幻文学作品入题(刘慈欣的《微纪元》),还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选用了应用文作品——书信。由此可见,备考时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并重视应用文作品的备考,是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试题字数有变化。与2017年全国Ⅲ卷试题8550多字相比,2018年全国Ⅲ卷减至8260多字(均包括试题前“注意事项”字数),学生答题阅读量减少290字左右。当然,试题阅读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试题难度的降低。2018年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字数由2017年的923字增至998字、文学类文本由1597字增至1650字、文言文由565字增至616字,只有实用类文本由2017年的925字减至891字。在试题总字数减少290字的情况下,各类文本的字数却增加了145字,由此表明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理解表达能力的持续培养,仍是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的重点内容。
  二、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之变
  前述2018年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发生的分值变化,在2018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早有暗示:“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写作60分。”2018年的《考试说明》与2017年相比,分值前增加了“约”一词,由此可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于有效备考的重要性。认真对比2019年与2018年《考试说明》内容上发生的变化,同样有利于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是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中“文化素质”一词,改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改动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表明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仍将坚持“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同时强调了科学素质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隐含高考语文试题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高三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逻辑思维能力的备考训练。
  二是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统称为现代文阅读,且调换了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调换预示着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可能会将“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亦即全国Ⅲ卷试题第一个板块的顺序将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从而使语文试卷的结构发生变化。为此,高三语文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现已形成的解题顺序、思维惯性。
  三是“题型示例”中的题型有增减。(1)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加了2018年全国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题,预示着2019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会继续对论证思维这一考点进行考查。(2)实用类文本阅读:删除《下笔不觉师造化》和关于“阅读危机”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两个题,增加2018年全国Ⅰ卷关于“通信安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Ⅰ卷关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运营方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两个题,预示着2019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将继续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3)语言文字运用:新增第12、13、14三个题,第12题为2018年全国Ⅲ卷选择成语填空、选择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补写句子3个小题,第13题为2018年全国Ⅰ卷选择语病修改最恰當的一项、补写句子、选择成语填空3个小题,第14题为2018年全国Ⅲ卷语言表达得体题(找出书信中五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进行修改)。上述《考试说明》增加的第12~14题是2018年新出现的题型,预示着2019年全国卷试题将成语、病句、补写等考点组合在一个语段内进行综合考查的概率增大,预示着2019年全国卷试题将继续凭借应用文进行语言得体考查的可能性。(4)作文新增2题,分别为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预示着2019年作文命题将继续秉持与时代精神、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的命题思想,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三、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的不变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不仅仅局限于云南省使用的全国Ⅲ卷)的分析,发现以下几点是高三语文教师在组织2019年备考时必须重点加以关注的,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考语文备考应长期坚持而不变的做法。
  一是全面复习。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为此在备考时既要充分重视前文分析的“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之变”“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之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又要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为指导,就其“考试范围与要求”所列考点进行全面复习,务必做好高考前的查缺补漏工作,确保复习的全面性,以不变应万变。
  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特别重视通过创设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如2018年全国3套试题要求学生对启事或书信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进行修改的命题设计,直接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又如2018年全国3套试题将成语、病句、补写组合在一个语段内进行综合考查的命题设计,也是全国卷意在强化学生答题语境意识的又一举措。由此可见,在高三语文复习工作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也应要求学生解题时做好突破模式化答题思维的准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答问题。
  三是要关注“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8年全国Ⅰ卷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对应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类文本《赵一曼女士》对应的是“革命文化”,2018年全国Ⅱ卷所选的关于创新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非连续性文本对应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题材的作品进入高考语文试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要求,也是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选材的一大特点。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三大文化”作品的教学要求,推荐一定数量的“三大文化”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考语文备考增强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四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材特点进行分析,可以预测,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仍会坚持在相应题目中回应社会热点的命题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2018—2019年的熱点事件,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港珠澳大桥、中美贸易战、人工智能等社会热点。同时要引导学生梳理2019年的纪念性历史事件,如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能增强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这是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秉持的命题思想。高三语文教师只有将其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根据2018年全国Ⅲ卷的考题变化和2019年《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备考指导,才能有效提高高考语文备考工作的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