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生鲜商品流通是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链物流技术与信息平台的建立推进了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本文从冷链物流一体化和信息流一体化两个测量维度出发,选定八个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比例。以2008-2017年L省的生鲜商品流通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指标体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链运输技术和冷链物流信息的引入,无论是物流一体化指数、信息流一体化指数还是总指数,都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完善城乡生鲜商品流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冷链物流信息 商贸流通一体化 主成分分析法
城乡生鲜商品流通一体化与冷链物流运输
(一)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商品一体化流通
鉴于生鲜商品的种类与生产周期都与其他农产品存在明显区别,因此该类商品需求与供给都缺乏弹性,替代品较少,当一个地区的商品出现短缺时,只能采用冷链物流方式大范围、跨地区调货。生鲜商品的保鲜期和保质期都较短,低温冷链运输方式能够适度延长商品保质期、保鲜期,且不会影响商品质量,为商品跨地区调运赢得了宝贵时间。冷链物流特指生鲜商品生产制造、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商品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条件下,特别是在运输环节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冷链运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保证生鲜商品质量。生鲜商品流通渠道一般要经过农户、产地收购、集散、低温冷链运输、销售地集散和零售等环节,生鲜商品对运输中的贮藏条件与温度有着较高要求。由于商品在城乡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只有组织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工作,才能够保证生鲜商品在城乡之间的顺畅流通,推进城乡生鲜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
(二)冷链物流运输的信息化与风险分析
生鲜商品在城乡之间的快速、高质量流通,取决于冷链技术的发展及冷链物流信息的共享。冷链物流技术以冷加工工艺和制冷技术为基础,包括低温加工、低温配送、低温存储等,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是优质生鲜商品。信息化水平决定商贸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冷链商品的物流运输与配送也需要商品信息化的支撑。生鲜商品物流运输的信息化主要指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共享平台,将冷链商品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状态信息、检验检疫信息及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都在该平台上实时显示,这样就能够准确地跟踪生鲜商品状态,并基于运输时间和途中的检验结果判断商品是否存在腐化变质风险。
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整合及冷链物流信息体系的构建等。目前我国生鲜商品物流信息采集还是以人工采集为主,效率较低、更新不及时、存在大量不准确信息,再加上信息传递不畅,给生鲜商品经营者带来一定损失。随着我国城乡物流网络总体布局的逐步完善,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也朝着电子化、平台化方向发展。例如每一批次的冷链商品都进行编码入库运输,中间流转环节通过读取二维码的方式,就能提取和录入商品在途信息、质量状态信息等,并实时将生鲜商品相关信息上传至共享平台,以此控制生鲜商品质量。平台化系统还能够将零散的冷链物流运输信息进行深度整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能够分析出一些冷链商品的运输规律,并总结出宝贵的冷链运输经验。
而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体系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因此,冷链物流信息的完善程度也成为评价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冷链物流信息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评价体系,识别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商品流通尤其是生鲜制品流通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与应对措施。
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测量维度选择
本文基于冷链物流信息和冷链技术选取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测量维度,包括冷链物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现代商贸流通过程是资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通的一体化过程,对于农产品和生鲜制品而言,冷链物流及信息流指標体系更为重要。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出城市和农村各自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缩小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冷链物流一体化
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自发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两个市场之间建立了一种优势互补的联系,并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网络。对于城乡之间的生鲜制品流通而言,冷链物流运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推进城乡之间冷链物流一体化,有助于城乡之间总体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由于城乡之间居民居住状态的差异,城镇居民的生鲜商品需求更为集中,而农户分布较为分散,在生鲜商品流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接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就是发挥冷链物流优势,解决供给与需求在时空上的矛盾。
(二)信息流一体化
当前互联网和通信信息系统较为发达,但针对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系统而言,缺乏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城乡内部信息平台系统。通过进入该平台系统,商品供应者、运输者和需求者都能够实时掌握商品运输信息和质量状态。为持续推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还需要强化生鲜商品流通领域的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各个层级的冷链物流信息传播和共享网络系统。对于生鲜商品供应者而言,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掌握消费市场的大致需求情况,以便调整生鲜商品供应量;对于运输企业和销售地批发商而言,冷链物流运输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商品在途损耗,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而对于销地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而言,既能够得到质优价廉的生鲜商品,又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总之,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和流通信息一体化进程,将更有助于总体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一体化仍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而针对城乡之间的生鲜商品流通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冷链物流的一体化及信息传输的一体化。其中物流环节是生鲜商品运输的关键环节,首先,在时间控制上要严格按照商品低温存储时间标准,将商品运输到销货方市场;其次,在运输途中要不间断地监控冷链设备的工作状态、车厢的温度和在途商品的状态。而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对于生鲜商品运输而言更为重要,由于信息的延误和不准确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商品信息传递也指导着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下的资源配置,畅通的物流信息会促使城乡之间商贸流通更为均衡。 (一)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评价指标选取
从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是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的实证数据源自于2008-2017年L省的近十年的商贸流通数据。L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业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居民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商贸流通尤其是生鲜商品的流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基于该省的实际情况,从冷链物流一体化和流通信息一体化的程度出发,选定了用于评价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指标,分别为城乡生鲜商品交易额比 x1、生鲜商品与工业用品物流总额比 x2、生鲜商品物流总额比 x3、农产品需求系数 x4、城乡手机用户拥有量比 x5、城乡网络普及率对比 x6、移动互联网络普及率对比 x7、城乡居民移动互联网流量使用对比 x8。
(二)指标评价权重的确定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测度
由于选定的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上述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比例,。基于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避免了主观评价造成的偏差和不公正现象,客观地反映出冷链物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对总体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基于SPSS18软件进行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以验证出L省样本数据的偏相关系数,其中KMO值、Bartlett检验值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0.689、154.301和94.58%,符合检验要求。其中主成分的贡献率超过理论值90%,证明提取2个主成分就能够代表上文的8个评价指标,设提取的2个主成分分别为η1和η2:
在分别基于主成分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的贡献率计算出指标 x1- x8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从指标的权重比例分布来看,城乡生鲜商品交易额比和生鲜商品物流总额比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证明冷链物流运输在生鲜商品流通中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基于L省2008-2017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和各个评价指标权重比例,测算出L省冷链物流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及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综合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L省2008-2017年的冷链物流、信息流和总体城乡一体化指数水平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物流信息的增长较为缓慢,因为原有的物流运输方式变化不大,仅是生鲜制品的冷链运输带动了整体物流的增长;而信息一体化的发展水平与总体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增长较快,证明互联网、大数据及城乡商贸一体化平台,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明显,同时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及居民的收入差距。
推进城乡冷链商品流通一体化的建议
根据上文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评价结果,生鲜商品流通能够进一步加速城乡之间的商贸一体化进程,而冷链运输技术和冷链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是保证生鲜商品质量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为了更好推进城乡生鲜商品商贸一体化进程,需要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生鲜商品流通的引导,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和物流平台,并大力推进生鲜商品的电子商务销售途径,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加强政府引导并促进城乡生鲜商品对接
政府管理部门在城乡生鲜商品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中充当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及冷链物流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地区商品流通不活跃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缺乏大型生鲜商品集散基地,缺乏保鲜存储的大型冷库和生鲜商品专用周转用具等。正是由于这些硬件设施的缺失,导致农户不敢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也增加了商品变质腐化的风险。因此要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方面的投入。二是引导生鲜商品在城乡之间的对接,政府还需要给生鲜商品种植、养殖的农户更多优惠政策,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例如可以给农户适当比例的农产品津贴和补助,并为这些农户提供生鲜商品生产、经营及运输保险等,解决其后顾之忧。
(二)基于冷链物流信息建立生鲜商品物流平台
目前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有所改善,网络和移动网络普及率显著提高,但现代化生鲜商品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尚未建立。对于生鲜商品运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即在最短时间内将商品运输到有需求的地区,否则就会面临损失。目前,城乡之间在生鲜商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户在冷链物流信息的掌控方面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只能被动接受价格。而基于互联网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能够为农户提供更为详细的生鲜商品需求信息,农户通过网络也可以自己寻找买家,在生鲜商品信息平台上了解到最新的商品市场行情。生鲜商品的冷链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具有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发布和应急服务等基本功能。信息平台整合关于各类生鲜制品的需求信息、供给信息和物流信息,无论是生产者、冷链物流运输者、批发商还是消费者都能够通过平台掌握商品供需情况;农户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生鲜商品供给信息,实现网上交易;应急服务是指某地区生鲜商品出现滞销时,生鲜商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发挥中介作用,避免农户出现过大损失。尽管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有所提高,但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农户不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和信息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面向广大农户进行系统的网络平台使用培训,或向农村地区委派技术人员,帮助农户了解和使用互联网信息平台。
(三)大力发展生鲜商品电子商务
广大农村地区是电子商务蓝海,尤其是生鲜商品电子商务业务刚刚起步。受生鲜商品的特性和冷链物流运输技术的限制,生鲜制品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及冷链物流信息共享程度、传递速度的提高,生鲜商品电子商务业务开始起步。发展生鲜商品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打破城乡的时空限制,拓展生鲜商品销售范围。生鲜商品的全过程保鲜加工,为电子商务中的远距离运输赢得了宝贵时间,此外,生鲜商品电子商务在交易的实现、商品流通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较为适合生鲜商品物流特点。农户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引入电商项目,将本地区全部生鲜商品打包交给适合的电商经营,这样农户可以专心投入生产和养殖,由指定电商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务。
本文建立的商贸流通一体化评价体系,结果也表明了无论是物流指数、信息流指数还是综合指数都呈现上涨趋势,证明冷链物流信息和冷链运输技术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冷链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平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种推动作用还将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马小雅,黄武.“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3.黄鋒,伍良启.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J].物流技术,2012,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