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品格是个体在职业领域中具体表现出的内在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職业品格的现状,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为提升学生职业品格指明道路。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品格;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2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高层次的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品格是职业素质的核心成分,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等。通常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但是学生职业品格的培养却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随着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加快实施,企业越来越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品格。因此,将职业品格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中是大势所趋。目前并未发现有学者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职业品格研究的详细进展,因而本文拟从职业品格概念入手,初步研究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实施职业品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职业品格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一)职业品格的概念
职业品格,是指在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从业者在认同本职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职业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内化和外化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要求的稳定态度和行为习惯[1],影响着从业者的工作品质和发展层次。除包含职业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其水平高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人才质量状况、行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2]。
(二)职业品格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职业品格的研究主要有:(1)以张勇[3]、尹衍波[4][5]的研究为例,职业品格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没有作为必要学习课程纳入职业教育中,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没有专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品格的培养。部分学者对医学、教师、法律等专业在职业品格培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上做了研究。(2)根据员工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而展开的职业品格内容的研究。刘跃娟[6]、郭林生[7]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优秀职业品格的主要内容有:忠心耿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全神贯注、团结互助。(3)秦启文、姚景照[8]等人的研究是借助其他理论,研究职业品格。目前职业品格教育的研究虽已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总体来说研究仍较为零散,并未形成针对职业品格教育的系统理论,更没有厘清职业品格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
国外学者研究虽比我国开展时间早,但其大多并没有深入研究品格培育这一领域,所以也没有形成成套的研究体系。国外学者也是基于部分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专业而展开品格培育的探究,其研究内容与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非常相似。以Justin Oakley[9]、Elizabeth Campbell、William J. Bennett[10]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二、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1]因此,加强高职生职业品格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满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若想继续在世界上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培养中国的职业人,而其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品格。因此,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和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培养致力于区域经济服务且具有良好职业品格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只有依托职业品格的培育,提高企业中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才可以很快促进经济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提高国家及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二)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注重职业品格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校明确发展方向和凸显特色的必然体现。高职院校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所以要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基础,注重对人才职业品格的培养。通过研究人员对我国许多企业的调查表明:从业人员除具备本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使命感等基本素质的企业占有一定比例。他们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逐渐积累知识经验和职业技能,但是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渐渐培养和完善学生为人处世、工作责任感等基本素质[12]。因此,学校要突出和强调自身的特点,形成自身特色发展之路,就要将学生职业品格的培养与塑造作为重中之重。
(三)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
加强学生的职业品格教育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客观需要。这种现状的形成并非高等教育规模过剩,而是高校毕业生自身就业困难,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进而导致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欠缺。此外,学生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间存在对接错位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品格的培养,不断探索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适配性问题,以减轻或消除这种对接错位。高职生如果在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拥有优秀的职业品格,这样就能在以后的就业生涯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因此,学校着眼于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职业品格的培养,将极大地提高其人力资本附加值,有效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这既是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在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三、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可行性
(一)思政教育、实训教学是塑造学生职业品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學校应将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特点相结合,把本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优秀的职业品格做出具体的分析总结,让职业品格教育贯穿于思政教育与实训教学的内容及考核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品格的塑造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并非一味地用理论向学生抽象地讲述,而是将职业品格的教育在具体职业场景中锻造,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其内涵与实质,认识到优秀职业品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长远价值,进而起到预防学生树立错误职业理念的作用,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职业品格。
(二)校园文化的陶冶是培养学生职业品格的重要方法
学校可以充分使用校园文化品牌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寓教于活动中,传播、弘扬优秀的职业品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比赛、演讲、征文等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其职业品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举办“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或“你眼中的优秀职业品格”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此类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品格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认知。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职业品格的建立,教师要以身示范,做好榜样作用。
(三)“走出去,请进来”是塑造学生职业品格的重要途径
除上述方法外,学校还应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优秀职业品格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如通过校、企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培育学生践行现代工匠精神,塑造现代职业品格。与此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本校优秀毕业生对本校在校生的影响,他们与在校生的学习经历区别不大,对在校生来说,本校毕业生的工作与生活经历更具说服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信心和学习动机,对高职生职业品格的塑造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筱白.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品格培育[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电力的品格》编委会.电力的品格:《全国电力行业核心价值公约》学习读本[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张勇. 地方高师学生职业品格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4]尹衍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职业品格教育[J].我国西部科技,2009,8(12):89-91.
[5]尹衍波.浅析职业能力与职业品格在社会人才需求中的地位[J].职业技术,2008(12):54.
[6]刘跃娟.责任、忠诚、专注:造就优秀企业和员工的三个准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7]郭林生.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秦启文,姚景照. 角色与品格 [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9]Justin Oakley & Dean Cocking. Virtue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ol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0]William J. Bennett. BOOK OF VIRTUES[M].Simon & Schuster,1996.
[1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12]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