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抱球式”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称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撰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在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充分发挥“抱球式”的过渡特点,从而使学生掌握更为自然的太极拳招式过渡方法,为学生奠定巩固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基础。
  [关    键   词]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抱球式;高职体育
  [中图分类号]  G852.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154-02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自1956年创编以来,充分受到了祖国各地人们、华侨同胞、外国友人的欢迎,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健身项目。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背景号召下,教师通过研究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抱球式”运用途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太极拳水平,让学生能够将“抱球式”中所蕴含的“是有太极,而后生两仪”思想运用到太极拳运动实践中,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效果。
   一、“抱球式”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分析
   “抱球式”简单来说,就是太极拳练习者在招式过渡中运用两条手臂,犹如抱着一个球一般的“细节过渡性招式”。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明确“抱球式”对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过渡作用,并引导学生在招式过渡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抱球式”来完善招式过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如地进行太极拳招式过渡,展现太极拳的美感与健身价值的目的。
   此外,“抱球式”还拥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易传》曰:“是有太极,后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抱球式”中所抱的“球”即代表“太极”,“抱球式”中的两条手臂即代表“两仪”,而“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八卦掌”中也是重要的武术理论思想支撑,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
   二、从“起势”到“野马分鬃”之间的“抱球式”运用
   教师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極拳”的前两式:“起势”和“野马分鬃”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抱球式”来良好衔接“起势”和“野马分鬃”两式的运动能力。在学生的“起势”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收脚抱球”的方法,准备对“野马分鬃”一式的开展。引导学生在“收脚抱球”的过程中,左手呈上,右手呈下,并将左手与左腿跟脚同时打出,由右手进行呼应,从而打出“野马分鬃”的第一小式。在学生打出“野马分鬃”的第一小式之后,教师指点学生在用右腿进行跟进的同时,右手呈上、左手呈下进行“右抱球式”的过渡,继而在右腿呈弓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右手出掌、左手向下呼应,从而完成了“野马分鬃”的第二小式。学生在“野马分鬃”的第二小式打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左手呈上,右手呈下,做出“左抱球式”,同时左腿跟步、左手出掌、右手向下呼应,完成“野马分鬃”的第三小式,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了“抱球式”在“起势”到“野马分鬃”之间的运用。
   三、从“野马分鬃”到“白鹤亮翅”之间的“抱球式”运用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第二式“野马分鬃”到第三式“白鹤亮翅”的过渡阶段,“抱球式”极为重要,有效运用“抱球式”将“野马分鬃”过渡到“白鹤亮翅”,可以使学生的“白鹤亮翅”展现更为圆滑与自然,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太极拳水平。具体来说,教师教导学生在打完“野马分鬃”的基础上,正身收左脚,同时左手呈上,右手呈下,展开“左抱球式”;在完成“抱球式”的同时,左脚虚步出脚,脚尖点地,左手虚手向下,右手弯曲向上,从而完成“白鹤亮翅”架势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将“抱球式”与腿部动作相互呼应,从而使从“野马分鬃”到“白鹤亮翅”的过渡更加自然和圆润。
   四、从“左揽雀尾”到“右揽雀尾”之间的“抱球式”运用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第四式“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第六式“倒卷肱”中没有“抱球式”的动作,而到了第七式“左揽雀尾”与第八式“右揽雀尾”之间,“抱球式”的运用十分重要。
   具体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六式“倒卷肱”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伸开的两臂收回,做左手呈上,右手呈下的“左抱球式”动作;之后要求学生在左腿迈出弓步的同时,“棚出”左臂、下压右臂,完成了“左揽雀尾”的第一小式“棚”。接着在学生“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右臂带动上身运动,对“假想的对手”进行“下捋臂”的动作;在学生右臂“下捋臂”同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左棚臂”与右臂相互策应,适当地进行“后棚”,从而与右臂的“下捋臂”产生了呼应。在学生完成右臂“下捋臂”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双臂“挤臂”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根据“假想的对手”的手臂被右臂的“下捋臂”捋住以后,左臂继续做“棚”状,假想由右手对“对手”手臂进行积压,从而完成了“左揽雀尾”的第三小式“挤”。在“左揽雀尾”的教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挤”的基础上,利用身体带动双手,放开手并对“假想的对手”进行“按压”,从而使学生掌握“左揽雀尾”中完整的“棚—捋—挤—按”的动作。
   在学生打完“左揽雀尾”中“按”的动作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正身收腿,同时左手呈上,右手呈下做“左抱球式”,之后右腿伸右弓步,右手呈“棚”状跟进,左手再做“捋”状,接下来左右手反向仿照“左揽雀尾”状,打完“右揽雀尾”中的“挤”和“按”,最后依旧左手呈上,右手呈下还原“左抱球式”。    五、在“单鞭—云手—单鞭”中的“抱球式”运用
   学生在打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第八式“右揽雀尾”过后,回归了“左抱球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迈出左弓步的同时,左手伸掌、右手呈“钩状”上扬,呈“左单鞭”状。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左右手收掌,左手呈上,右手呈下做出“左抱球式”,再利用左右手的相互呼应,做出三到四组“云手”动作。在学生完成了“云手”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右手呈上,左手呈下做出“右抱球式”,从而让学生在右转出右腿呈现右弓步的同时,打出右掌、左手呈“钩状”上扬,呈“右单鞭”状,使学生更加流畅自如地完成了“单鞭—云手—单鞭”的组合动作。此外,这样的“单鞭—云手—单鞭”教学,能够让学生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三式,连贯地展现成为一个“大式”,从而让学生的“单鞭—云手—单鞭”练习更加自然、连贯。
   六、“抱球式”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左右穿梭”一式的运用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十二式“高探马”到十七式“右下势独立”中没有“抱球式”的运用,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十八式“左右穿梭”需要运用“抱球式”的运作。教师具体在“左右穿梭”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右下势独立”打完的基础上,首先“落步落手”回归直立的状态,之后进行左手呈上、右手呈下的跟步“左抱球”,之后收右脚到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前臂。接着引导学生在身体右转的同时,向右前方出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翻掌停在左额前,左手先向左下再经提前向前推出,从而完成了“左穿梭”。在学生完成“左穿梭”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心后移,之后指点学生将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着地;接下来引导学生右手呈上、左手呈下,开展“右抱球式”,此时学生需眼看左臂。最后引导学生身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脸前向上翻掌停在左额前,右手手先向左下再经提前向前推出,从而完成了“右穿梭”。
   七、“抱球式”在“二十四式簡化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十九式“海底针”到二十四式“收势”的运动过程中,没有“抱球式”的运用。对于“抱球式”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而言,应该说“抱球式”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过渡润滑剂”。具体来说,教师秉承“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传统哲学、武术思想,为学生介绍了“抱球式”中的左右手就是“一阴一阳”,而所抱的“球”即是“道”与“太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抱球式”的体育指导,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抱球式”过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各种招式,从而让学生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更为圆润、和谐,招式的过渡也更加自然。
   而更加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抱球式”的练习,能够理解“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对立与转化”思想,秉承双手为“两仪”、抱球呈“太极”的武术思想,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易》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就如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的种种招式变换一样不断地在运转,而在世界的运转过程中又能够时刻体现出“对立统一”的思想,从而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世界观”。
   因此,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的“抱球式”运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有效发展了哲学思想,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获得更加良好的思想升华,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抱球式”中的“球”即代表太极,而学生在运用“抱球式”过程中伸出的两条手臂,即是“两仪”。在高职体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明确解读“阴阳两仪对立统一”的思想,使学生在太极拳招式过渡的过程中更加圆润、清晰,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太极拳功底,为学生带来更加具有成效的太极拳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志超.新世纪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23.
   [2]刘锦伟,高芳芳,王茹,等.试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11):160.
   [3]张宝银.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行功大用诀”[J].少林与太极,2017(2):38-39.
   [4]冯凯杰,徐义诗.关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量化考核标准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63-64.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