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逐步实施,重点描述了PBL教学法的概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改革现状。
[关 键 词] PBL;教学法;基础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22-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由此,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运而生。本文就PBL教学法的简况、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作阐述。
一、PBL教学法简况
(一)PBL的概念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1]。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从旁指点为导向对真实的临床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2]。此法通常运用在临床前期课和临床课中,首先将一个临床问题抛出,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及分析,教师不直接回答其中的问题,只起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3]。其核心是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对真实、有意义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从中得到科学知识。
(二)护理教学中常用的PBL教学模式及特点
根據PBL教学法的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的不同,将PBL分为经典PBL教学法和非经典PBL教学法。经典PBL是一种导师制的小组教学形式,是一种取消了班级的形式,以5~7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并配备一位导师的形式[4]。此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学科为界限的传统课程设置,取而代之的是围绕病人的疾病问题所编制的综合课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非经典PBL教学法是指以班级为整体,以学科为界编制课程,由一名授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讨论而非导师制教学[5]。有文献报道,非经典PBL教学模式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6]。由于我国护理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经典PBL教学法很难实施,因此非经典PBL教学法是目前我国护理教学应用最广的一种PBL教学形式。PBL教学法实施的大体步骤:(1)教师根据教材大纲选取部分材料编写成病例,确定需要讨论的问题,并于课前一周发于学生思考;(2)学生拿到问题后,通过查找资料,自学解决问题;(3)小组讨论,分享信息;(4)教师总结[7]。
(二)PBL在护理教学中的改革现状
在国外,PBL教学法应用在护理教学中的时间比较早,美国的126所护理学院中,已有100多所在教学中运用了PBL教学法[8],在澳大利亚已有20%以上的课程采用了PBL教学模式[9],在韩国等国家也已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法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0]。
在国内,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将PBL教学法引入[11]。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教学法的院校逐渐增多,主要应用于中专、大专、本科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13]。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护理院校中,部分课程采用PBL教学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14-15]。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运用,其相关教材也随之问世,张秀月[16]等编写的《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开创了国内护理教育界对PBL教材编写的先例。
(三)PBL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改革现状
赵桂莲[17]分别使用PBL教学法及传统法对2003级普通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进行比较,教学内容为18项护理技能操作,其中9项操作按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结论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陈建新[18]分别使用PBL教学法及传统法对2012级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进行比较,实验组通过“确定方案—选取情景病例—设置导学目标—组织反馈—汇报总结”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最终两组以期末成绩做比较,评价显示实验组合格率与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P<0.05,并且实验组中,有79.8%的学生赞同使用PBL教学法,反映出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庄淑梅[19]将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一致的护生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病例导入式-PBL教学法组织教学,最终得出结果,使用PBL教学法的学生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均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从而得出结论,病例导入式-PBL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姜新[20]等将该学校2011级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44人进行PBL教学,以最终的操作及理论考试成绩为考核标准,得出结论,实验组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并且通过PBL教学,可使护生的合作、自学能力提高。
四、小结
通过文献对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分析表明,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但目前许多研究中的样本量及其选取的教学内容较少,因此有些结果仍缺乏说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基础护理教师应增加其实验的样本量及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Barrows H 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 Medical Education,1986(20):481-486.
[2]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1):58-60.
[3]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剖析[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4):150.
[4]杨芳宇,沈宁.PBL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55-58.
[5]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2(2):29.
[6]朱晓毅.非经典PBL教学法在病理学中的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110-111.
[7]郭蓉.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直观教学对护生学习效果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8]Baker CM.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nursing:
Integrating lesson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with nursing experiences [J].Nurs,2000,16(5):259.
[9]Martyn J,Terwijn R,Kek MY,et al.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ing,approaches to lear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undation nursing courses[J].Nurse Educ Today,2013,21(13):160-163.
[10]Choi E,Lindquist R,Song Y.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vs traditional lecture on Korean nurs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problem-solving,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J].Nurse Educ Today,2013(24):6917.
[11]馬志华,张茹英,万宝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发展概况[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8):488-491.
[12]王斌全,孟艳君.护理教学PBL模式的发展历程[J].护理研究,2007,21(5):1315.
[13]于锦华,顾琼,苏敏,等.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0):50-52.
[14]Prince KI.Van Eijs PW,Boshuizen HP,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BL 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15]Chou FH,Chin CC,Experien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at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8-263.
[16]张秀月,张波.应用问题基础设置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和策略”课程[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25-26.
[17]赵桂莲.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03-104.
[18]陈建新.PBL教学法再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18):45-46.
[19]庄淑梅.病例导入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7):1858-1860.
[20]姜新,王红明,梁宇杰,等.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4):109-114.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