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作文教学的“破冰之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文”二字,在学生眼中也好,在老师眼中也罢,总会让我们产生异样的情绪。我时常听见同事抱怨作文难教更难改,学生弄不懂习作的要求,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词不达意,要是能够将作文教学进行“破冰”就好了。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这么多年来,我时常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学生打破习作带给他们的烦恼呢?
  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践、及时反思,我与学生踏上了作文的“破冰之旅”,请看我们如何“破冰”。
  一、破冰第一步:展现语文教学的奇与趣,激发习作热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热爱语文这一课程,当我们发自内心喜欢它,那么教学时就能不断挖掘其中的奇与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为此,我清楚地认识到,当学生喜欢上老师的教学方式,沉浸于课堂教学中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受到老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爱上语文课。每个学年,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并不急于狠抓学生的成绩,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语文课上得精彩些、有趣些,收服全班同学的心。怎样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奇与趣呢?首先,要放下语文教师的架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别将语文课堂限定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课文,不同的习作,方法要多样化,这样学生才会有惊喜;其次,要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这样课堂上的语言将更丰富、更吸引人,学生也更爱学;除此之外,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穿插于教学,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学生感兴趣了,就会学得起劲;当学生起劲学习了,就会对老师教学的一切产生认同感。这样,作文还能成为挡路石吗?
  二、破冰第二步:阅读与练笔相结合,打造习作的“筋骨”
  《语文课程标准》上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它是这样说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实每一次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途径,在阅读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都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为习作的撰写奠定了基础。这种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要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理解,理解其中的优美词句及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份量,因为我们学校有图书室。所以,我便利用这一资源,大力支持学生借阅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新的突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打造习作的“筋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这一点,同学们就会觉得习作对他们来说,已是习以为常的事,动起笔来,就不再畏惧。
  要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其实不难,我们语文每一课后面都有“词语采集”这一栏以及带有“☆”这一栏。对于“词语采集”这栏,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本课的成语,每当这时,同学们总是兴趣盎然,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次次都能被老师指名到黑板上书写。当他们把课文的成语一一补充上去,我会让他们自主挑选其中的五个或六个进行小练笔。要求是将这些成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学会使用成语。当堂完成后,交给我即时批阅,我会一对一指出其中的优缺点,让同学们逐步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而那些带“☆”的课后习题,我也不会忽视,我也会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然后拿出练笔本进行编写。在教学《凡卡》这篇课文时,带“☆”的题目要求同学们写几句想对文中的小主人公凡卡说的话。我先让学生自由表达,在班上交流,然后再动笔写下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他们的练笔本上,我发现很多同学语言组织能力大有长进,表达了自己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并鼓励他勇敢活下去。我发现在不断训练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训练,也形成了一个写作的习惯,对习作也就慢慢失去了戒心,也能逐步写出一些心得来了,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幼苗”正茁壮成长。
  在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上,哪怕是成绩很靠后的学生,在习作时也能写出很多出乎老师意料的好文章来。记得前不久的语文测验中,作文的题目是《都是 惹的祸》以及《一个 的人》,这样的题目在平时的习作中较少接触的。我原以为会有很多学生无从下笔,没想到,学生们写得还不错。其中有几个平时成绩不怎么理想的男生,竟然写得相当不错,我想,这种“筋骨”的铸造与我平时要求他们进行小练笔肯定脱不了关系。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日渐增长,习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三、破冰第三步:生活与习作相融合,还原作文的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我非常注重作文教学中的“真”与“实”。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实生动,而不会空洞无力。
  记得这个学期,我们五年级第二单元要写的习作是一组连续观察日记。既然是观察日记,我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是让同学们在自己家里种植物,记录发芽生长的过程;二是,让家里有小动物的同学,把它带到教室来,让大家一起观察。我从家里带了小金鱼,龚梁同学带来了他用塑料笼子装着的小豚鼠,巫松同学带来的是他的小乌龟。我将这些小动物放在讲台上,同学们的兴致可高了,不停地围上来观察。于是,我让他们先说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然后再动笔写。因为有真实的小动物在他们面前,所以动起笔来容易多了,大家写出来的东西也很真实,用词也贴切。一连两个星期,我都不定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再写自己的不同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我没看见哪位同学愁眉过,也没听哪位同学抱怨过。在同学们上交习作给我时,还真不错呢,各自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甚至比一些作文书上的还要生动有趣。我想,这次习作的指导是成功而有效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又进步了。
  四、破冰第四步:鼓励与表扬相结合,培养习作的自信心
  作文教学中有一步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的,那就是作文初稿的修改。当学生的习作新鲜出炉了,那代表的是他们的一番心血,满怀希望交到老师手里,期望的不正是鼓励与表扬吗?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懈怠,应及时批改他们的习作,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待我修改一遍后,再发回学生手中,重新誊写一遍,这一过程并不是“无用功”,而是一个习作的巩固过程。在习作批改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该表扬的就不要吝惜语言。当我们让这些评语贴近学生的心,学生会从心底里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在无形中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吗?
  当我回首这些年来语文教学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与学生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之旅”,从学生的习作中,我欣喜地看到了成效。这一切,我万分感谢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给我的启示:“我们的课堂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