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数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开展。笔者对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方式,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与运用 探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使用问题情境创设法的原则
  1.与时俱进原则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较活跃的时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过程中,应当秉持与时俱进原则,结合社会化、生活化的实际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教师还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积极思考与处理实际问题。这样的结合不但能够使问题设计更为新鲜,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更高质量的高中数学教学。[1]
  2.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发展,教育领域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制定教学模式时,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综合班内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以此为基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升全体自身学习效率,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忽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分析问题,并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学生参与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参与原则。部分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完成活动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题目。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还可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更为恰当的学习方法。[2]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1.参考学生兴趣方向对问题情境进行设计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应该参考学生的兴趣方向,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情境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点,还应重视问题设计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解题思路较为开阔的题目,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处理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带领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层次性,使其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理解相关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应遵循相关规律,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跟随问题的变化而转化,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好的电子设备作为例子,提出以下问题:“小明想要买一个iphone,大约需要八千元,小明每月生活费可剩余五百五十元,利用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月初存入五百五十元,共存一年,假设月利率为0.3%,一年后存款到期,小明能够买到手机吗?”高中学生对于电子设备都很感兴趣,利用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等差数列,并列出问题的通项公式。
  2.重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数学学科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完成数学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也应当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在讲解“分段函数”相关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乘坐出租车时的打表情况。“假设本市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3公里以内均为10元,3公里之后每多1公里加2.6元钱,如果某人打车为12公里,最终的票价为多少?票价与车乘的函数关系式该如何罗列?”高中学生已具备生活体验,对于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也有一定了解,教师结合出租车打表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分段函数,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段函数的函数特征,也能使学生利用分段函数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如电费的缴纳,同样可转化成为分段函数问题进行解答。[3]
  3.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不应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当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设计动手操作内容,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三视图”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几何体模型,令其观察几何体在不同角度呈现出的图像,带领学生通过勾画几何体的平面图完成三视图特点分析,最终得出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特点为:“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几何体在空间中的三视图反应,并由此倒推出利用三视图辨别空间几何体的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前者比较简单,而后者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必须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反复练习,才能够最终带领学生掌握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相关重难点,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在创设问题情境完成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设计;教师应当需要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不断进步可以加强学生自身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处理中,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之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道远.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要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30-131.
  [2]承小华.高中数学新授课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分析——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2):65-66.
  [3]张嘉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16,(05):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