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 近两年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离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而且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度与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效果
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肿瘤是子宫肌瘤,在30-50岁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多数属于良性,恶性肿瘤率较低。我国传统的子宫肌瘤手术是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子宫内分泌有了更多的认识,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被应用到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不仅满足了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而且还实现了手术的微创性。抽取我院在近两年月治疗的 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以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在近两年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段是32-49岁,平均年龄是(38.7±3.7)岁,患者肌瘤直径在 2-9cm,平均为(523±3.21)cm,肌瘤数是 1-4 枚,平均是(2.17±1.32)枚;观察组患者年龄段是31-48 岁,平均年龄是(39.4±3.4)岁,患者肌瘤直径在1-9cm,平均为(5.34±2.98)cm,肌瘤数是1-5 枚,平均是(2.43±1.21)枚,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直径与肌瘤数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过彩超检查、妇科检查确诊。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并常规消毒与铺巾,手术前,留置尿管。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在下腹部横切或纵切手术切口,尺寸在6-8cm,以充分暴露患者子宫,在患者肌瘤所在为主开梭形或者是纵形切口,且剥离肌瘤,并对患者瘤腔进行缝合,并逐层缝合患者腹部切口;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且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在患者脐缘上方开一切口,尺寸为10mm,构建 CO2 气腹,严格控制患者的腹内压,低于14mmHg,并放置10mm的Trocar,利用腹腔鏡进行探查。
在患者二侧下腹各取2-3个操作孔,并将6U叶素注射在患者子宫肌瘤附近的宫体位置,将肌瘤假包膜切开,以裸露肌瘤表面,通过大抓钳牵拉与旋转,在蒂部切断,利用双极电凝止血[5],在肌瘤剥离后,可用八字进行缝合并包埋,将瘤腔关闭。肌瘤在剥除后,通过电动旋切器进行粉碎,并进行病理检查。手术后,患者创面需要进行防粘剂的涂抹,并留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需留置导尿管,并在24h后拔除。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情、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18.0软件对本次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离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剥除术能够满足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保存生育能力。而在传统治疗中,多使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易对患者的腹部脏器造成损伤,且患者的术后疼痛较重,机体恢复慢。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被应用到我国的临床手术中,不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在我国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中,笔者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离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而且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度与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凤琼,冯琳,韩春花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
[2]陈慧平,余晓茹,郑飞云.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