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用生活素材,构建有温度的政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以生活情境为载体,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思考、讨论和追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课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活用生活素材,构建有温度的政治课堂,彰显学科的课堂价值,这是需要深思和践行的主要任务。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为例,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活素材;政治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以生活情境为载体,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思考、讨论和追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课程。那么,政治课堂就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支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开启智慧人生的大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懂得了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并且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正确面对生活”,我想那就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最大的价值所在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活用生活素材,构建有温度的政治课堂,彰显学科的课堂价值,这是需要深思和践行的主要任务。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为例,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一、教学过程
  由于之前已经在其他班进行了试教,而且正式授课的班级是基础较好的一个班,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顺利,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比较活跃,笔者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活动1中,教师循循善诱,利用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拨动学生心弦,引导学生从视频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巧用生活素材,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拉近政治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心理,营造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融入课堂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2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意义,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鉴于教材平铺直叙,缺乏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交通混乱的十字路口和秩序井然的十字路口这一组图片的对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施互助教学,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活动3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可是,教材素材繁多,没有连贯性,且略显枯燥乏味,特别是关于村民张某购买小麦播种机与村民、厂家发生纠纷的案例学生较为陌生,理解案例尚且有一定难度,再到知识的运用就需花费较多时间。教师选用买手机到修手机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表演创设真实形象的探究情境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使冰冷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而积极参与探究,活用书本知识解读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最后环节,结合板书进行小结,指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按照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整个教学过程流畅、顺利,学生能紧跟教师节奏,师生互动良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和建议
  1.活用生活素材,创设有温度的教学情境
  道德、法律不是抽象概念,它们存在于生活中。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具有思辨性,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温度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选用的素材都源自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给学生提供了探究、讨论的基础,从而打造出生活化的有温度的政治课堂。
  在活动1中,学生对教师展示的阻拦高铁发车的视频颇有兴趣,自然就想到平时乘坐公共交通的经验,此时,教师抛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感悟、体验中获得法律行为认知,拓展思维能力,真正明白要依法行使权利,涵养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让学生满怀期待、饶有兴致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活动2中,学生围绕一张是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一张是混乱不堪的十字路口这一正一反两种现象的图片展开探究合作,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感知,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课程内容,体会真知真情,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打磨课堂设问,激发学生思考,提升课堂温度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说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会回答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教师在打磨课堂设问时,可通过设计多层次的设问,使设问有梯度、使教学环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多角度、顺势而为、机智变通,帮助学生锤炼逻辑思维的广度、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厚度,开阔视野,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打造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课堂,进而认同和内化课本观点,提升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的人文情怀,在生活中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活动1中,教师借用罗某阻拦高铁发车的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抛出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视频中罗某享有什么权利?罗某的行为有什么危害?给我们什么启示?你认为罗某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通过一系列设问,紧扣生活实际,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同伴互助中运用教材知识答疑解惑、解答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舞台,为学生思维品质锤炼和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温度。
  3.学习法律知识,促进教学相长
  在政治教材大改革的背景下,具有扎实专业的法律知识是当好法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条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阶段,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必须要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当中的一些案例信手拈来,做出透彻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信服。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笔者深感自身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在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困难重重,尤其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堪称是宪法文本的原文学习,教师理解尚有困难,课堂讲解中不敢过多拓展,如何变成学生的语言去理解和掌握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惑。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备课,遇到存疑的知识点务必要多渠道求证,这样不仅确保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准确、无误,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促使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政治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以学生生活为导向,注重挖掘生活资源,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钻研和把握教材,设计好教学素材,精心打磨课堂设问,构建有温度的政治课堂,引发学生认知和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理解与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传递法治正能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