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中风疼痛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 - 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4例,采取我院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相比对照组79.5%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4.79±5.17)分,相比对照组的(61.93±6.02)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SS评分为(14.62±2.11)分,相比对照组的(19.58 +2.71)分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患者采取中风疼痛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神经损伤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风疼痛汤;缺血性脑卒;躯体疼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50-03
躯体疼痛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侧肌肉萎缩、麻木、疼痛等症状[1]。由于躯体疼痛的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必要。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是机体腑脏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鉴于中医学原理,我院于2017 - 2018年采取自拟中风疼痛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 - 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患者88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符合西医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59 - 73岁,平均(63.5±1.4)岁,其中脑血栓36例、脑栓塞4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躯体疼痛病程7.3 - 15.8年,平均(10.7±1.9)年;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7 - 79岁,平均(66.2±1.9)岁,其中脑血栓38例、脑栓塞4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躯体疼痛病程8.4- 16.3年,平均(11.2±2.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类型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H31020443)O.lg口服,3次/d,连续治疗lOd。治疗后回访30d。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风疼痛汤治疗。包括:白芍209、丹参209、鸡血藤20g、甘草20g、延胡索15g、半夏12g、当归12g、陈皮12g、枳壳lOg.红花10g、白芥子10g、桃仁10g、全蝎4g、蜈蚣三条。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以上肢疼痛为主者加用桑枝10g、姜黄lOg;以下肢疼痛为主者加用牛膝10g。将上述中药采用250mL水煎服,2次/d,共治疗lOd。治疗后回访30d。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根据症状缓解程度将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躯体疼痛症状好转,回访期间疼痛无复发;有效:患者躯体疼痛病症好转,不影响生活,回访期间偶有发作;无效:躯体疼痛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严重影响生活[3]。采用陈云素的研究方法,根据ADL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级,包括进食、穿衣、修饰、洗澡、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床与轮椅转移、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等10个项,根据对外界帮助的需要程度进行打分,每项0 - 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明生活越需要帮助[4]。采用吕敏捷等的研究方式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内容包括意识、凝视、面瘫、语言、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和步行能力。评分越高表明神经损伤越重[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9.O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规律的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两组患者ADL及N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急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是最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51。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包括内风与外风,外风病因主要为外感风邪,而内风多为患者体内气血逆乱、脑脉痹阻造成,又称为脑卒中,目前临床上中风多指内风[6]。中风主要表现为昏迷、肢体感觉异常、半身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起病急骤,病程短,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中风后躯体疼痛症状也较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为“偏枯痛”,于中风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见[7]。躯体疼痛患者常有肾气不足、肝肾阴虚、阴阳失调等证候,而经过中风急性期,当患者火热消退、风邪减弱,瘀血阻塞、痰浊内流症状更为明显,进一步导致经络阻滞、阴血亏虚而出现疼痛症状[8-9]。躯体疼痛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以及肌肉的肿胀及萎缩,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外,长期的病痛可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1O-11]。卡马西平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通过抑制钠钙通道降低细胞兴奋性、降低神经突触传递而产生抗惊厥、抗神经痛等效果。但其临床上单纯西药治疗对于改善躯体疼痛症状的效果并不理想[12]。我院自拟疼痛汤中包含具有通络化痰作用的白芥子、枳壳、陈皮、半夏,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红花、丹参、桃仁、延胡索、当归、鸡血藤,痰淤共治可发挥出祛胶痼之邪气的作用[13];牛膝、桑枝、姜黄祛风止痛用,蜈蚣、全蝎搜风通络,配伍后起到祛除风湿的效果。水煎服疼痛汤可缓解半身疼痛症状[14-15]。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相比对照组79.5%明显提高(P<0.05),说明疼痛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止痛功能更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 84.79±5.17)分,相比对照组的(61.93±6.02)分明显增加(P<0.05),说明疼痛汤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生活依赖,对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14.62±2.11)分,相比对照组的(19.58±2.71)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疼痛汤对修复神经损伤,减少肢体麻痹、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躯体疼痛患者采取中风疼痛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彬.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2( 23):57-5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O[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陈麗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研究现状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25( 4): 364-365.
[4]陈云素.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 (1): 138-139.
[5]孟文婷,李东翔,佟玲.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 10):1114-1120.
[6]陈诗源.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脑卒中后半身疼痛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 3): 56-58.
[7]尹爱兵.加味平胃散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332-333.
[8]王学平,张占鹏,常晶晶,等.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疗效及NHSS、ADL评分变化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 (2): 238-240.
[9]葛金霞.中西医联合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4,13( 8): 418-419.
[10]崔秀芳.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 11):16-17.
[11]方圆.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15例病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29):186-187.
[12]杨勋名.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功能评分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30(12):261-264.
[13]韩建九.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 190-191.
[14]孙利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麻木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 2): 112-113.
[15]熊涛.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 20):2964-29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