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视角的历史研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采取历史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也需要综合运用社会视角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以“李约瑟难题”为例,从社会视角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为何无法产生现代科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历史研究 社会视角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4-02
前言
历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和分析社会与社会历史变迁中的诸多运动规律。从对社会运动变化的相关机制与静态化的社会学结构分析中,更全面更深刻地分析历史问题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李约瑟在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的过程中,指出宋朝时期中国技术水平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却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并提出了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的“李约瑟难题”。首先应该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指的是西方文艺复兴乃至于科学革命后才得以形成并真正发展起来,那么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可能形成当今所谈论的科学。这是因为,没有现代科学,就不可能产生现代技术。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中不存在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的基本思想因素,遑论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了,它仅仅属于传统的手工工艺和技术,或者传统技术。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传统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它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后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技术发展和进步的路径依赖。按照唯物史观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新型的生产关系会最大限度地配置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西方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后,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等,这些都为技术、科学等生产力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更宏大的社会空间。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技术和西方基于科学的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距离日益扩大,二者之间的鸿沟出现了日益扩大的态势。
从社会层面来看,可能不同社会的构成因素不同,科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一个社会要想存在,未必需要先进的科学,然而技术却是必需品,以满足基础性的生存需求。它也为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物质性的凝聚剂。不少社会学者与历史学者指出,18世纪后西方文明从整体区别于以往的文明形态,新教伦理以及源自加尔文教的英国清教徒观,都为西方现代职业观提供了深厚的宗教依据,以鼓励发明创造的航海探索和商业精神等,都变成了整体性的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关键性因素,且彼此影响。
从此处来看,分析社会内部的相关核心要素,有利于我们有效地破解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毕竟历史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一定程度上和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阶段出现了时间重叠。然而我们却依旧从现代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视野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技术发明创造,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时代性历史错位。
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是形成科学技术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的首要需求。从历史发展中因果关系的诸多细节来看,一种文明体系要出现科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科学的多种基本因素,并以数学化方式对直观的经验现象予以描述,克服精英思想中的技术实用主义短视问题。古希腊思想与神学都非常注重逻辑思维,提供了扎实的思想训练,具备了以数学化方式描述直观经验现象的基础性思想要素。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非常关注艺术性、直观性的精致休闲生活,传统的西方精英阶层在进行休闲生活的过程中,涵盖了多种科学实践活动,在艺术方面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东方艺术大部分诉诸于直观和自然,西方更关注理性化逻辑化的艺术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李约瑟难题。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大众百姓与精英阶层、上层贵族之间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等制度性安排,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然而西方却是通过宗教以及和威权王权逐步远离的政治主导来实现社会流动。事实上,科学诞生并非单一要素顺其自然发展形成的结果,它意味着社会层面在思想领域的重大飞跃,是思想上整体外化的某种结果。发展道路同时涵盖了变化和遵循,更恰当地说,部分源自本来就存在的价值驱动,部分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生发基地,后者没有体现为明确的价值。此外,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变化最后属于失败性的尝试,只有极少数成功地变成了精神价值转向或者物质生活的某种新趋向。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社会视角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分析和探寻历史规律,探究历史变迁背后的动因,把握各种社会关系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作用。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历史研究的真实面目,可以为理论界全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历史研究,提供更可靠更丰富的分析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华初.历史研究中的社会视角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8(2):6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