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抽中见智激活力 抽丝剥茧促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打造高效课堂,追求优质教育而服务。众所周知,听评课是每所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听评课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会取得不同效果。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可以从创新听评课教研入手,以点带面,抽丝剥茧式地促进教师成长、教研提升。
  【关键词】校本教研  专业成长  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81-01
  教育教学管理中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听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前很多学校的听评课却存在着诸多弊端:重听轻评——听得多,评得少,听完溜得早;敷衍了事——尽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平淡肤浅——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系统终难成;参评面窄——主动评课少,被动发言多,场面总冷清。结合校情和教研现状,产生“抽签式听评课”,就是对于校本教研的观摩课或常态课的评课,变指定人员为随机抽签产生,流程如下:按课前预告,精心准备;听课结束,抽签定人;组内商议,达成共识;集体交流,互动品评;课后再评,微信交流的教研模式开展。结合“抽签式听评课”教研模式的管理谈三点:
  一、谈意义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让教师有想法肯说,有想法会说,让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最大化,这正是“抽签式听评课”教研模式的初衷和意义所在。(1)理论意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条常态而富有实效的理论学习途径,为教师理论素养提升和教研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服务。(2)实践意义:抽签评课,谁都会有机会,有效改变参与观念与氛围:变“应付听评课”为“认真听评课”;变“要我听评课”为“我要听评课”;变“害怕别人听评课”为“邀请别人听评课”。(3)推广意义:通过校园网、微信、论文汇编等交流推广抽签听评课成果,助力于培养乐学善思、勤于教研、精于教学的教师队伍,逐步实现科研兴校。
  二、说实践
  (一)听评课前
  搭建研究平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每位教师在“抽签式听评课”的带动下,都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做好“有米之炊”,配齐“四准备”:(1)理论准备:熟悉课标,充分把握教材,积累听评课材料;(2)态度准备:听课做到诚心、专心、细心、用心;(3)学情准备:适当了解听课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有关情况;(4)物质准备:听课者带好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课标等。
  (二)听评课中
  教师们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听课时,明确目标:听课听什么?(1)听目标——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达成如何?(2)听教材——对教材是否有独到的理解?(3)听过程——预设是否精心,生成能否灵动?(4)听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状态?(5)听特色——教学风格如何打磨?并且听课时教师们坚持“四到”:(1)耳到——认真聆听师生对话;(2)眼到——观察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教具、师生互动等;(3)手到——记录教学程序、重难点指引、教学法、手段和亮点及失误;(4)心到——边听边思考:如何扬长,怎么避短。
  第二步:待评时,集思广益:听课结束后,活动主持人当即从各备课组随机抽取一名评课教师,充分利用休课时间,抽中教师立马与同组教师交流、沟通,大家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进而形成各组主评意见,最后在大组内交流互动。
  第三步:评课时,多重维度:评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课者的角度和听课者的角度来评课。抽中的主评教师做到“五评”:一评“特色”是什么?二评“精彩”在哪里?三评偶得”有哪些?四评“缺失”在何处?五评“效果”又如何?评出特色,点出创新;优点谈足,缺点抓准,老师们总会把赞赏和鼓励倾囊相赠,让进步褒奖与提升期待一举两得,在多维互动评课中老师们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别样收获。
  (三)听评课后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而是本着“同在共行”“区别对待”的取向,每位教师因课而异,写好课评:(1)“新进教师见面课”重在“导”:通过实际听评课,找出优点多鼓励,發现不足重在导;(2)“同课异构观摩课”重在“学”:各组评足“求同处”,学好“存异点”;(3)“青蓝工程汇报课”重在“帮”:青蓝工程,旨在双赢,评好师徒智慧的闪光处,帮衬一对,成长一对;(4)“竞赛评优打磨课”重在“研”:竞赛评优,重在研磨,课评侧重于阐述教材处理、教学探索、学法指导、亮点呈现,不怕争锋相对,只求狠心打磨……老师们的课评,少则豆腐块,多则一两页,及时在微信上交流探讨,取长补短,成长了自己,受益了他人。
  三、出成果
  “抽签式听评课”教研模式,做到“以评促思、以思促长”,老师们能在观课、议课、研课、做课的氛围和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管理中切实给予教师观察课堂、推敲课堂、建设课堂的路数与技能,引领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成长走向成才。
  参考文献:
  [1]吴洪峰.养成良好习惯  奠基美好人生[J].黑河教育2014(5)
  [2]丁雷鸣.浅谈如何提高听课效率[J].文理导航20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