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品质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利用微课技术、优化传统活动以及提出生活问题等策略,逐步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构建高品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技术;微课;合作;生活
  高品质数学课程的内涵是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课堂。在高品质的数学课堂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要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基于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高品质的数学课堂呢?
  一、应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结构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产业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呈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该趋势下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应当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现代高品质的数学课堂。而多媒体具有操作简便、形式多变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结构,促进数学知识的讲解。
  例如,在《三角形》这节课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当中的视听技术,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初步认知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建立《三角形》这节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随后,教师以框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三角形》这节课中的定义、图形特点等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本节课中的知识,从而跟随教师的步伐,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节奏;紧接着,教师以图文并列的形式,展开《三角形》这节课的细致教学,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维持对《三角形》这节课的关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可见,教育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从而丰富教学的结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利用微课技术,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传统形式下,由于课堂教学时长有限,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教材当中的基础数学知识的之外,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系统教学,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伴随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的出现,能够有效帮助教师缓解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有关数学思想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阐释,使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对数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发展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例如,“方程思想”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中应当具备的关键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方程思想”是学生对方程概念本质的认识,也是学生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方程思想”中强调“动”“静”的相对关系,研究事物运动中的等量,……在微课中,教师将上述有关方程思想的内涵和应用,进行简单阐述,并根据当前小学生的知识认知特点,将微课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随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对该视频进行观看,从而促进学生深化对方程思想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显而易见,微课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认知的深度,促进高品质数学课堂的构建。
  三、优化传统活动,提高合作效果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之后,教师就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合作学习活动也因此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传统活动。但是,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却常常出现,教学效果不如预期的现象,如有的小组的讨论效果较好,而有的小组的讨论却没有收获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盲目地根据座位相近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分配造成的。因此,为了实现高品质数学课堂的形成,同时彰显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逐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在《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当中的反应,将学生划分为对折线统计图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等层级;随后,教师按照同组学生相异性质、异组学生相似性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数据分析能力较强,且对折线统计图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数据分析能力一般和较差,且对本节课知识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进行合作讨论的任务,让学生以分好的小组形式,共同开展《折线统计图》这节课的讨论和交流,并让小组中数据分析能力较强、且对折线统计图知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逐步发展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促进高品质数学课堂的构建。
  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活动的优化,能够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的教学。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况,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四、提出生活问题,发展建模素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在课标当中对学生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其中也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数学建模”的要求,其本质也是强调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将实际生活当中的元素,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完成生活问题解答的同时,逐步发展建模素养,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从教材中对《简易方程》这节课的知识安排来看,主要有“方程的基本定义,以及简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希望小学当中一共有108个人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其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那么参加兴趣小组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呢?”“丽丽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去超市买篮球,买了12个足球后,还剩下140元,那么每一个篮球的价钱是多少呢?”“在文具店当中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8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4.4倍。那么钢笔和圆珠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呢?”等具有生活元素的问题,让学生在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在进行上述问题的解答中,探索其中的规律,逐步形成数学建模素养。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基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向学生提出具备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问题解答的同时,逐步实现数学建模素养的发展,从而满足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总而言之,高品质数学课堂的构建,并不是在一节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积累教学的经验,从而形成完整地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体系,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静.如何实施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8(02):48-51.
  [2]刘金环.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17(13):34.
  [3]王静.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J].小学教学参考,2013(08):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4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