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测查与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领域中,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需要能胜任这一任务的主观条件,其中,以学生的解决应用题能力为重要的手段。对小学生群体而言,应用题能力在于对题目的数量关系的解析,以及在解题上寻找到合适的思路与方法,在依循前人的道路上尽力发以新思维探求解题意识。在必要的知识理解与能力掌握中使小学生浸润在数学思想中,对应用题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改革。为了明白小学生各自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与思维特点,教师应组织解决应用题能力方面的测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数学各方面能力的强弱,在对整体学生进行测查后根据结果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反思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走入的教学误区。此文是笔者经过重复的调查测验取证,分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困惑与教师实际教学方案的优劣,最后得出的较为合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 应用题 能力测查 教学思考
  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主观评判,在给定的条件下组合题目细节与相关知识,在既有情境中做到思维突破。以应用题为首的小学数学题在较多的信息中容易混淆小学生的视线,也可以通过众多的信息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均衡。在这样的解决应用题能力能力测查中,一定要以教材和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水准为基础,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呈现应用解题的多样化,并以此为依据继续测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整个能力测查中结果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在这样的大范围限制中使学生寻找到合适的解题方式与相应的数学思维,以这一点为中心引导测查中的思维过程训练。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材料信息加以概括,感知学生在不同应用题解题方面的细微不同,从而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为小学生进行指导,扩大“应用题”所代表的应用范围,将数学的解题能力演变为解决生活“应用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对解决应用题能力测查方面教学方式的认识。
  一、将题目多样化,采取独立学习形式
  小学生面对的应用题无外乎处于简单数量关系、数学思考、初步简单推理与基础空间关系等方面,这些应用题具有不同的难度、思维模式特点与学习感知基础。因而,教师要做到应用题测查的综合性,无论是常见的数学基础算法、对材料信息的分析、逻辑推理与概括还是空间观念的形成,都能使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与思维得到考查和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解题能力的个性化发展,顺应学生本身的发展基础与发展需求,测查应采用独立的学习形式。不过分考校测查成绩,而是在测查中学习,进行小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
  举例而言,测查的题目应包含“物品单价×数量=总体价格”、“运动速度×运动时间=总体路程”、“乘除关系中只变化一个条件造成的影响”、“几何图形的简单关系”等,以小學数学中的四则运算为条件基础,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题目设计。教师可以在测查的题目中故意影藏、增添或缺失相关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解题被影响的程度,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二、建立简单数学模型,扎实学习基础
  由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广泛适用性,学生在数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似曾相识,很大一部分应用题具有共通性。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小学生对相似问题的关注度,寻找适用性广的解决办法。因而,教师应为学生建立起简单的数学模型,以一个简单易行的标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在能力测查方面,数学建模也发展了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简单加减乘除的运算模型,将数量关系与实际情形相联系,做到由直观到抽象的水平过渡,使学生能进一步开展题目的解析与学习。
  举例来说,在日常的小测验或者周周清中,学生可以借教师之手对某类应用题完成简单数学建模,对相似问题进行高效化处理。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已有解题经验为教学核心,摄取应用题素材进行教学。而在能力测查中,小学生通过应用成型的数学模型对应用题做出解答,将数量关系较为清楚地表现出来,根据实际决定是否套用相关的模型,从而使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较大幅度提升。笔者私以为,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测查与评判与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好坏直接相关,数学模型趋于完善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基础也逐渐扎实。
  三、以单一问题为核心,发散到一类变化
  数学题不是固定不变的死物,学生面对的考题始终会发生变化,单纯去理解已有的题目是无法使教学深入的。所以教师在已有的问题上应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一题多变上面大下苦功,进行常态化的缩题、扩题与重编的练习。在此方面培养学生的灵活化思维,将题目的整体进行拆解,条分缕析,对各个部分进行发散,构成一整类题目。这样的题目虽然数字和数量关系不同,但是其内在的本质是相似的。通过多向的发散,将单一核心的应用问题展开,利于学生数学良好素质的形成。而在测查中这样的思维,培育出的是一题多解的可能,学生以分析归纳的形式更好地学习。
  举例说明,李华从C地行驶到B地,车速为90米每分钟,而张伟从B地走向C地,速度为每秒一米,经过4分钟后,李华因为加油停了半分钟,最后再经过5分钟两者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运动问题,以相向运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只需要教导学生解决这类应用题通过速度乘以时间计算距离,然后让学生注意此类问题中的“停顿陷阱”,综合所有条件信息开展解题思路。而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此类问题进行发散,扩展到各式各样的相向运动问题、相背运动问题、同向而行问题与绕圈问题,使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广度更大。
  结语
  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在北师大版的教材学习中是相当有必要的,教师在测查过程中应与教学相结合相适应,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质,掌握相关的基础技能。整体上教师应做到教学节奏的把控,实现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思维的创新合作交流中丰富思想的活跃度,使学生积累基本的学习经验,为之后的数学学习与个人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绪毅,刘禹含.小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测查与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
  [2]金双勇.怎样提升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7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