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企业“工作站”实践的教师成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而培养和训练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能力的关键在于组建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应用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而易见,培养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从国家近几年的多项举措来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已成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践的时代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要求职业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4周。同时,要求各地遴选能够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01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还推动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同时,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假期实践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方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在全国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参加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教育部与财政部很早就着手部署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但鉴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问题,相关工作一直难以顺利开展。而各地在贯彻落实政策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与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河南省以“整合职教培训资源,打造企业工作站”为原则,以企业“工作站”为载体,创新出实践基地制度和以基地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创新”师资培养模式,从而在企业“工作站”这一个场所就实现了“双师多能”教师的培养。
   二、河南省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践运行情况
   河南省自2012年开始实施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截至2018年,共有2000多名中职教师分6期到企业基地开展为期3—6个月(2018年改为2个月)的驻点服务实践,有近60个企业基地参与完成该项任务。其中经省教育厅考核组和参培学员评价为优秀且长期参与项目的企业基地近20个,培训内容涉及我省中职学校常设的20多个专业。我们把经过严格遴选的近20个经常接受教师企业实践岗位的优秀基地称为企业“工作站”。企业“工作站”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往企业各自为战、形式单一、门槛过多等不利局面,还解决了教师到企业实践专业分散、实践人数波动大、易受到企业工作时间和工作流程限制、企业提供的实践形式单一、教师的教学和创新能力难以同步提高等问题,十分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工作站”的实践锻炼,中职教师不仅能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紧跟产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还能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我省中职学校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践的内涵
   我省中职教师参加企业“工作站”实践采取“团队师徒制学习”形式,内容包括:①学习团队——来自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学习团队,进入同一基地共同学习。②多岗轮训——基地开辟多个专业实践岗位,确保教师都能接触尽可能多的岗位。③多师一徒——每个岗位为教师指派资深员工担任带教师傅,确保每位教师在实践期间均有多位师傅指导。④交替学习——培训基地把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内容融于实践中一一讲解,理论与实践一般按1:4交替进行。⑤团队考核——对整个团队开展以工作业绩为主的考核。
  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基地的双主体作用,进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校企共订培养计划、共管培养过程,签订学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协议,对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具体要求。其次,为提升学习团队的教学能力,教师可以带着教研课题进入基地,结合实践任务在团队开展研讨。再次,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所长,实现教学相长,为企业新员工开展内训。最后,培训基地梳理技术需求,吸引学习团队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研发。也就是说,企业实践基地不仅具有实践功能,同时具有促进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研究专业教学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长期在基地实践、工作,深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企业实践基地还具有推动创新创业的功能。
   (二)企业“工作站”实践的特点
   基于企业“工作站”的“实践、教学、创新”三位一體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国内较早实现了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培养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使“双师”培养自然过渡到“双师多能”培养。
   1.制度创新
  创新出实践基地制度和基地实践制度。“剃头挑子一头热”是长期困扰校企合作的难题,其原因在于学校难以找到有意愿、有能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通过全省统筹规划,在全省范围内评选、认定、建设、考核企业实践基地,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基地建设的制度,把有合作热情和能力的企业遴选出来,从而改变了以往单个学校“大海捞针”搜寻合作企业的局面,也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可预期的实践教师来源,增强了企业的合作意愿。实践基地制度是一项与西方教育企业制度相仿、源于我国国情的本土创新,是解决教师企业实践中校企合作难题的有效方式。
   确定实践基地之后,基地开展教师实践的制度建设得到加强。该制度由师徒关系管理制度、岗位轮训制度、交替学习制度等方面构成,形成了教师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创新项目的基地实践制度体系。实践基地制度和基地实践制度构成了完整的企业“工作站”运行体系,为教师实践模式改革和师资培养方式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
   2.模式创新
  创新出以基地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在以往的“双师型”师资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处于“两张皮”状态,而企业“工作站”创新性地以同一个载体实现“实践、教学、创新”三种能力的集成培养。企业“工作站”不仅具有实践功能,同时具有团队共同学习功能,因此有条件促进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而且由于教师长期在基地实践、工作,也具备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的时间和条件。    三、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践的成效
   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企业“工作站”成为撬动中职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支点,从而在一个场所就实现了培养工程师、教师和研发人员的目标,使“双师”培养自然过渡到“多能”培养。它使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均有了显著提升,极大促进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近年来,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有2000余人,参培教师均能完成企业的基本工作任务和企业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经第三方考核,98%的教师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此外,受辅导学生获得国赛奖牌的数量明显增加,近3年,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国赛奖牌数增长了200%。
   (二)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参培教师都能独立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和实训教学,学生对参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普遍反映参培教师“上课有鲜活的案例、实训有娴熟的技能”。教师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成绩显著,获得一等奖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全省說课、讲课比赛中,参培教师表现出色,被评委赞誉“视野开阔、功底扎实”。近年来,参培教师共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余份,出版教材30余部。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几年,每个企业“工作站”基本做到了“一团队一技改”,每个团队都参与了企业不同层级的技改项目,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很多基地的实践团队还帮助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几年来,参与企业“工作站”实践的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
   近年来,河南省中职毕业生质量受到企业好评,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赛和国赛的获奖人数和等级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显著提升,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率不断增加;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内涵不断提升,对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招生总量持续攀升。同时,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也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全国各大媒体也做过专门报道,并为河南省名列“国家2018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予激励支持省(区、市)名单”做出了应用的贡献。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多能型师资‘工作站’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A18004) (责编   张德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