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3+2背景下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课程设置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本文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的电子专业为例,分析了3+2背景下文化课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对残疾人中职文化课课程体系定位和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文化课;课程设置;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69-01
  文化素质作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一项教育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在3+2人才培养模式下,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课程体系应该如何架构和实施,是值得每个文化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中高职文化课衔接的定位及现状
  在中高职教育体系中,文化素质的提升主要通过文化基础课来实现。文化基础课具有系统性与延续性,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重视文化基础课,做好文化基础课的课程开发与衔接研究工作,是实现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与考核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以技能立身的残疾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提升文化素质,对于掌握技能水平、提升就业平台更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密性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层次。
  二、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源的复杂性与文化基础水平的差异性,导致衔接的困难。
  因身体条件限制,残疾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而为了提高残疾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往往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提升。以安徽省特教中专学校为例,以肢残生和听障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明显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生源的普遍文化基础水平较差,而文化课教学又多受课时、教材、教法的制约,难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加强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研究,建立系统的文化基础课衔接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分类与分层教育,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整体性视野与系统性研究的缺乏,导致衔接的混乱。
  目前特教学校中高职文化基础课设置比较凌乱,缺少整体性视野,没有做到整体性与阶段性、连续性与递进性、系统体与规划性的有机统一。如文学类课程,没有明显层次性与阶梯性,以篇目为单位的课程内容之间也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因此它的衔接更加隐密.层次更深,也更困难。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缺少统一的整体安排,这无疑增加了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难度。残疾中职毕业生如何实现跨越式学习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衔接策略研究
  实现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文化素养教育,在思想和实践上加大探究力度。
  1.意识层面: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基础课是全面育人的基本课程,也是专业学习的先导课程,能为专业课程发挥铺势作用。我们需重新认识文化基础课,提升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在特教中高职学校,它承担了培养文化素养的重任,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应担负提升残疾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素养、个人品格等任务。培养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与道德情操,使其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定位,满足残疾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是文化基础课的使命。
  2.实践层面:关注教学组织和教学策略。
  在实践方面,文化课课程体系更应关注教学组织和策略,改变中职现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程质量,为3+2高职阶段残疾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教学设计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教职业学校不仅仅强调残疾学生在课堂参与的主体地位,更应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上,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基础作为首要落脚点。以残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为核心,还要求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各异的客观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着上、中、下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要对三种学生都有目标要求,都能使其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得到主动发展的机会,这才是能满足不同学生各自对知识的需求。
  (2)教学目标设计要有职业性。
  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文化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而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兴趣,根本无法体现出文化课的职业性。强调教学目标设计的职业性与重要性的同时,教师还要明确两点设计方向:第一,职业性要体现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职业学校文化课的一个定位便是服务专业课,让文化课成为专业课发展的助手,有机地把文化课和专业课链接;第二,强调职业性的同时,不能失去文化课本身的功能性的意义。文化课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虽然是潜在的,但是对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职业道德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说,要正確处理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以适度结合为原则,不能为了专业课而学习文化课,也不能为了学习文化课而排斥专业课的加入。
  (3)教学内容要体现策略性。
  首先要明确文化课的功能定位,明确文化课的服务意识,即服务专业课或为专业课提供相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能力。而现实却是我们一直强调文化课满足职业生涯后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学习能力的功能性属性,忽视了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岗位的实践能力相脱节,造成残疾学生对专业课感兴趣,而对文化课缺乏持久的学习力。所以我们强应该积极探讨与专业课内容的结合,特别是岗位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特教中职文化基础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园园,罗海希,赵京明.“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基建管理优化,2014,26(4):33-37.
  [2]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佐.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4.24.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残疾人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省特教中专学校3+2电子电器专业为例 课题立项号:jk18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