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主导下中职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教育是中等教育高级阶段教育的一部分,其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车身修复技术逐渐进入教程中,目前适合院校使用的整体化教学方案较少,这也限制了汽修课程的开展。首先分析课程的现状,从而探讨汽车车身修复技术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具体实施的策略。
  [关    鍵   词]  车身修复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校企主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42-02
   一、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现状分析
   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随着车身维修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改进,汽车车身修复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必选项目。企业对修复工人的需求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大量缺少,这已逐渐成为困扰汽修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进入21世纪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出行成为了大家优先选的出行方式之一,汽车销量也逐年增长。虽然现在汽车维修技术有多种,但是维修数量却很少,国内的交通设施也较发达国家落后。大家的交通法规也有些许匮乏,交通事故多有发生,汽车修复也成为了行业内发展的新秀。下面探讨一下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现存的状况。
   (一)机制保障不够,教学模式单一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教育部新分支出来的一个专业,具体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由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多有不同,修复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不完善,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大有不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针对汽车车身的维修,在汽修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上对这种人才的需求猛增,但是实际的职业院校中开设这种课程的较少。有这种课程的,其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内容也枯燥,并且相近院校缺少交流,也就是所谓的机制保障不够。
   (二)教师资源匮乏,技能与企业对接难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近几年的新兴专业,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途径目前较少,很多教师都是转行而来。其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甚至许多教师都没有企业的一线工作经历,这样他们自身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即使有些许工作的经历,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堪比手机,这样他们原有的实践经验也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所以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专业教师比较缺少。
   (三)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不符且教材陈旧
   目前,院校内使用的专业教材较多,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较宽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较单一,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我国汽车经济发展的实际相脱节,同时教材也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学校需要根据自己本校的情况编写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
   (四)中职院校对汽车车身修复积极性不高
   首先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地位日益凸显,无论在盈利中还是事故车维修中占比都较高,但是中职院校对其地位的认识有偏颇,对其认识仍然停留在其是汽车维修项目中的一个附属品,所以从来没有对其提供较多的注意力。在社会中大家对车身修复缺乏认识,认为其技术含量太低,工作脏累且缺乏骨干级别的教师,没有提供较好的师资力量。对院校来说,汽车车身修复的学习是一笔较高的支出,需要用到原料进行学习,但是过后这些原料就没有了任何价值,所以教学成本高,学校不想过多投入,导致这个专业没有其他维修专业热门,积极性较低。
   二、中职院校开展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院校课程的开设
   对职业院校来说,应当抓住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机遇开设汽车售后维修相关课程。许多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学课程指导,教师讲授内容复杂无重点,这就需要院校有适合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案,为许多学校提供参考。有了常规的课程理论指导,学生教师等可以更好地交流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问题,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复杂的汽车维修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宗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素养。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变通,上课较死板,讲授知识枯燥无味,没有实际例子可以参考。新的教师大纲应该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多参加实际教研实践。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将要实现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能力进行接轨。例如,对普通教师而言,他们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车身修复专业的专业教师应该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多加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实践锻炼,这可以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院校增设一体化教学,这也是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来设置教学内容。在学校给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对车身维修需求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教师应当经常考验学生的操作能力,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学校增设更多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时具备突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三)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或者在任何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课堂与就业的有效对接。教材的内容编写也应当与实际生产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职业素养。授课过程中突出企业性和岗位性,更好地实现实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有效对接。学校设置一体化课程,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虽然会浪费掉大量的耗材,但对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来说,这是大有益处的。    三、校企主导下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分析课程实施的对象
   对汽修专业来说,大部分学生为男生。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知识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被掌握、被学生融会贯通的一门技术。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自身学校的实际来开设课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切勿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二)确定课程实施所需资源
   首先,中职院校或者教育部门应当给予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一个清晰的定位,包括课程定位。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查阅手册,制定基础的车身修复方案。对工具的使用可以按照说明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到了解职业危险,具有安全意识。其次,对校企双方的需求制定清晰的课程,争取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教学硬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及其他工具等主要设备和相关耗材,学校应该全部提供,以便学生学习与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现场指导,创造较好的职业氛围,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实习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汽车车身修复的操作工艺和技能,出现问题时也能快速地提供解决方案,实现现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汽车车身修复的相关知识。课程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一方面可以介绍生产实际案例,提高课程任务真实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模仿客户和演维修人员进行沟通,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老师可以划分小组,模拟训练教学方法,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及点评,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
   四、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一体化教学意义
   一体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科研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维修案例设置小组,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完成维修任务,是否符合课程设置的维修标准,进而检测其技能水平。在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中,院校或者企业可以运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与技术来检测教师或者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业的资格,从职业能力和道德的角度来检测他们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
   五、中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
   校企主导下推进人力资源供给的改革,实现三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较好的互动模式,帮助学生真正成长。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课程,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学校课程互为补充,制定配套的实战训练。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社会对这部分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六、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为提高中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升学率,让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职院校要在发展的当口,不断磨砺自己、锐意进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升学率,提高就业质量。中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已经发展成熟,但很难找到适合中职院校的汽车车身修教学方案。现在的一体化教学为中职院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提供了教学思路,也提供了清晰的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这为汽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对其实际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他中职院校也应当把握汽车售后行业的发展机遇,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体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思路,培养能够适应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高技能人才。中职院校开展汽车车身修复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举两得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候海,伍春霞.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4):68-69.
   [2]赵艳.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7,44(9):248.
   [3]戴必俊.关于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34.
   [4]黄刚.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汽车,2016(9):32-33.
   [5]葉志军,陈书华.关于高职院校设置汽车车身维修专业的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114-117.
   [6]石浩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6):139.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