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创新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创新应用激励理论,能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思考,梳理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讨论应用激励理论的必要性和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更好地服务育人工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激励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226-02
   要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高职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一小部分,即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却发挥出潜力的80%~90%。因此,应将激励理论创新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探索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实施激励的有效方法,真正做到育人有道。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
   激励理论,即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它认为,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与职工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工作态度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激励因素。
   (一)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于1943年初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系统是有序的,一般是由低到高依次发展而形成的。人的需要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需要。
   (二)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三)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
   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期望理论中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在这个公式中,激励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公式说明,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预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对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的必要性
   (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需要
   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高职院校正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创新应用激励理论,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急需思考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伴随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来严峻挑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深入挖掘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调动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增强自身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创新应用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创新应用
   深入了解高职学生情况,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用激励理论更好地管理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科学把握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设置符合学生诉求的激励规章制度。
   1.高职学生的独特性决定了独特需求
   横向来看,我校学生中,北京籍占比60%以上,大部分学生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从小视野开阔,见识广泛,接收信息的渠道比较丰富,因此自我感觉良好,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喜欢被管教。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北京远郊区(县)或者外地贫困地区。此外,有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或者残疾人家庭,因此经济上比较困难。    2.不同阶段的高职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励
   纵向来看,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大一新生的需求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主要希望学校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以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我们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准备好校园及周边的学习、生活设施攻略,同时通过班会、团队建设等新颖的方式,给新生普及院校的《学生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院系学生会招新等形式,让新生一入校能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安全区域,以提升其安全感。
   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大二学生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主要需求转为归属和爱的需要,主要表现就是得到尊重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尊重、理解与和睦相处,能积极参与院系的各项活动,并在发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阶段我们需要发挥第一课堂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他们更好地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提升专业自信。同时,利用院团委、系团总支学生会、班级举办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院系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和第三课堂,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升积极性,促进尊重和人际交往需要的满足。
   大三学生进入毕业季,主要需求就转变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表现就是高端就业的需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得到较好的工作和待遇,以更好地踏入社会。我们需要利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以及系多年来积累的合作单位资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还要积极与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多引入外部资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选择和就业机会;还可以多利用院系品牌毕业生的优势,让他们开展就业讲座,通过他们提供更多高端就业单位,同时也可以由他们推荐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激励毕业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公平理论的创新应用
   院系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在涉及到学生利益的各方面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
   1.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凸显公平
   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从大一的团总支学生会招新到大二的提拔,都要实行公开竞聘的程序,把真正有意愿、有能力、能奉献的同学选拔出来,经得起所有学生的考验。也要经常对学生干部团队进行考核,以保证“新鲜血液”,也让普通同学感受到选拔任用的公平性。在院系活动的组织方面,应该多让学生干部自行策划设计、自行组织开展,鼓励他们多应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青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团学活动,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策划实施、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干部也感受到公平。
   2.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注重公平
   在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推优入党等事项上,要以各班团支部为单位,通过平时与学生以及家长的深入接触,多方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以更好地“扶贫助学”。通过积累的量化考核加减分来奖优惩后,每一步公开透明,每学期一结束就公示每名同学的量化分数以核对,保证在一学年结束后,实事求是地做好评优评奖工作。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当前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学生只重精神不讲物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将学院内部的奖学金和补助项目种类设置的更加丰富,如我院设立的专项奖励项目:院长励志奖学金(指在成绩优秀的基础上,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得到广泛认可)、技能竞赛奖学金(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我院还设立了专项补助,如求职交通补助、学习用品补助、冬衣补助、春节返乡补助等。对学生本人或家庭遭遇突发性事件而陷入经济困难的,学院设立了一次性特殊困难补助。
   (三)期望理论的创新应用
   1.专业期望值是长期目标
   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通过入学典礼、专业认知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使新生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比赛、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自己的就业形式,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按照目标一步步前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活动,走进班级和宿舍,尽可能多地深入接触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根据环境的变化去提高自我认识,调整自己的目标。
   2.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期望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习态度端正、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積极要求进步、乐于奉献的学生,要把他们树立成榜样,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利用榜样示范作用,使广大学生保持一定的期望值,积极进取,表现自我,提升价值感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没有目标和动力的学生,需要通过单独的心灵沟通等方式,去了解特殊原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激发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去认识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抱有期望。对于那些不能遵守校规校纪,屡次犯错,主观恶意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批评,客观分析原因,必要时提出惩戒措施,以让其吸取教训,同时能教育警醒他人。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管理理念,运用好激励理论,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勇.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62.
   [2]陈天.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12):208-209.
   [3]武宏.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学园,2016(9).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