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邏辑分析等方法,结合行为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发现: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目的性,影响残疾人进行体育健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占主导。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a)-0198-02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提出,不断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体育健康发展,我国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这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环节。目前,残疾人体育缺乏稳定性,残疾人体育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短板,通过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更好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内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为国内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模式构建研究提供依据。
  1.2.2 访谈法
  对相关专家及残疾人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思维与方式方法,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演绎、逻辑分析与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研究初步得出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影响因素如下。
  2.1 残疾人生理因素
  缺陷假说定义残疾人由于存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功能残障,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全面发育,使之迟缓而不及健全人;而残疾人因为残疾部位的不同,残疾程度的不同等生理差异,导致残疾人对体育健身运动的接受程度也大不相同。
  2.2 残疾人心理因素
  2.2.1 自身思想观念
  受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残疾人体育观念落后,这不仅与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方面影响有关,残疾人自身对健身的观念也有很大影响。残疾人的社会交往较少,思想不开放,尤其因为生理上的残疾而产生了心理上的障碍,表现在性格上的孤僻,拒绝公开露面,害怕暴露自身的缺陷,排斥、拒绝在公共场所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自身思想观念是影响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的决定因素。
  2.2.2 体育运动动机
  大多残疾人的运动动机都比较简单,不是专门为了锻炼而进行体育健身行为,残疾人对于自己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程度并不是很在意和重视,更多的是单纯地为了强身健体。
  2.2.3 体育运动兴趣
  残疾人会有选择的进行一些体育健身活动,也有个别地区还专门设有自己的残疾人团体,定期组织体育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激发和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运动的兴趣,也可以促进残疾人之间的感情。
  2.3 外部因素
  残疾人有通过体育健身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由于受教育程度、自身经济水平和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内在的需求短期内不能转化为体育动机,形成体育健身行为。
  2.3.1 受教育程度
  我国缺少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体育学校,也由于国家对残疾人体育学校投入的疏忽,许多已经存在的残疾人体育学校运营比较困难。学校少、教学规模小,残疾人的体育教育比较落后。学校没有实现自身职能的能力,教学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得不到好的教育知识和教学环境,难以融入社会,容易产生厌世心理。学校的专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使用,严重制约了残疾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与愿望。
  2.3.2 自身经济水平
  残疾人在体育健身活动方面的消费水平较低,因为残疾人生理因素的限制,致使残疾人的收入普遍不高,收入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经无法对体育健身活动进行开支。大部分残疾人家庭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救济维持基本的温饱生活,虽然有体育消费的意识,却没有从事体育消费的能力。
  2.3.3 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队伍
  缺乏专业的指导也是残疾人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领导组织、管理组织和一支专业性强的工作者队伍,而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需求更甚。因为缺乏专业的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队伍,使得我国残疾人在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上存在着盲目性,而管理组织资源又非常匮乏,导致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无规无矩,不成方圆,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2.3.4 残疾人体育场地设施
  大部分残疾人因自身原因导致他们行动不便,无法自由选择设施器材、全面和指导专业的活动场地。现在虽然大部分社区周边都建有公共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但对于残疾人专用健身设施的资源却极为匮乏,导致大部分残疾人锻炼不方便。
  2.3.5 法律权利保障
  为保障残疾人有一个平等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我国政府坚持依法治国,以法规化、制度化为目标原则,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体育开展的法律保障系统。使得他们在行使自己参与体育运动权利的过程中,减少因身体缺陷维护自身权益时的阻碍。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影响残疾人体育健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生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同残疾人身体机能的差异,而心理因素包括自身思想观念、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动机三个方面,外部因素则包括受教育程度、自身经济水平、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队伍、残疾人体育场地设施、法律权利保障等方面。   3.2 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视程度。
  任何一种组织、活动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强力保障。残疾人群体属于弱势群体,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宣传、组织、实施、指导等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制定有利于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运动的政策法规,建立科学、系统化的残疾人体育健身行为体系,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能顺利进行。
  (2)设立残疾人体育指导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部门,适当引进和培养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建立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对残疾人进行更细致的科学指导和服务。除此之外,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涉及到残疾人体育健身的课程,逐步成立一支专门的属于残疾人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让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更加合理,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残疾人体育健身意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残疾人身心健康的重视和宣传,以及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意义的宣传,让残疾人群体了解体育对身体健康、对情绪调节、对生活态度的作用,使残疾人群体树立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科学的运动观。
  (4)根据残疾人个体身心特点,研发适合残疾人的体育健身项目。
  残疾人因自身生理因素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同等级,但大多残疾人都能够进行部分体育运动,因此开发适合残疾人运动的项目,是增强残疾人体质和健康的关键。残疾人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应根据他们的自身身体特征、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残疾人身体状况体育健身项目。另外,残疾人体育项目还应该保持趣味性,让残疾人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也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燕丹,王聪颖,张韬磊.赋权增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管理的优化路径[J].体育科学,2016,36(5):91-97.
  [2] 刘洋,卢雁,张绍华,等.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5-30.
  [3] 亓超.太原市城区社区残疾人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4] 栾奕恋,周晶,孙佳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皮革,2016,38(12):147.
  [5] 刘海群.残疾人学校体育文献综述[J].赤子(上中旬),2015 (24):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