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心肺复苏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某些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通过不断加大院前心肺复苏普及,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降低需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死亡率,补充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足。
  关键词:院前心肺复苏;普及现状;管理策略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呼吸或者心脏停止人员,此时需要立即为其采取急救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尽管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以及交通运输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心脏骤停或者呼吸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4分钟,如果错过黄金抢救时间,轻则给患者留下后遗症,严重的则直接造成患者死亡。通过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能够提高公众对此类患者的急救与应变能力,保证患者在黄金抢救时间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这就要求公众必须要有心肺复苏方面的专业知识,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院前心肺复苏普及现状综述如下:
  1.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
  1.1心脏骤停的识别
  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是开展心肺复苏的前提,心脏骤停方面需要观察并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反应,判断患者有无正常呼吸。如果患者不存在呼吸或者呼吸存在异常或者对询问无反应,则应及时为其进行心肺复苏。
  1.2心肺复苏原理知识
  心肺复苏期间,需要帮助或保证患者平躺在坚硬的或地面,心脏骤停患者可通过单纯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单纯胸外按压,按压的深度5-6厘米,按压的频率100-120次/分钟,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患者实施人工呼吸,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及时将口腔与鼻腔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抢救过程中可通过人工口对口、口对鼻实现辅助通气,保证患者肺部有一定的氧气输入,避免重要组织器官在缺氧状况下出现的坏死;通常是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主要是根据胸泵机制与心泵机制,按压期间造成胸腔内压力增加,实现对心脏的挤压,依靠心脏射血维持重要组织器官供血需求。总之,心肺复苏期间,通过人工呼吸以及胸部按压方式,维持患者体内有一定的血液与氧气,避免重要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出现坏死[1]。
  1.3标准心肺复苏操作
  心肺复苏包括标准心肺复苏与高级心肺复苏,其中常见的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辅助通气属于初级心肺复苏,这些心肺复苏主要是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为专业人士的到来赢得时间。高级心肺复苏操作则需要专业人士完成,比如常见的气管插管、使用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剂药物、脑保护剂药物等。尽管较多人员都了解初级心肺复苏,也知道心肺复苏期间需要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但是大部分人员掌握的心肺复苏并不规范,通过标准规范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提高心肺复苏的专业程度。在《2017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标准》中详细的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主要是按照C-A-B顺序执行,其中C是胸外按压、A是开放气道,B是人工呼吸。
  1.4心肺复苏成功标准
  心肺复苏期间还需要掌握心肺复苏成功的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经过心肺复苏,能触及颈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面色从紫绀逐渐转变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表现出光反射,或者患者在抢救后期眼球能够活动,四肢可以抽动[2]。
  总之,心肺复苏期间需要按压位置准确,频率不能过快过慢,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减少中断。
  2.院前急救现状
  心肺复苏作为一种重要的抢救技术,目前不同地区均高度重视这一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一些公众场所,主要的工作人员均掌握了必要的心肺复苏技术,但总体而言,结合数据调查分析,我国国民中能够规范其熟练完成心肺复苏操作人员均占到1.00%,另一方面,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部分能够操作心肺复苏人员面对出现的突发情况,可能害怕患者死亡引起相关纠纷,所以掌握心肺复苏操作的人员中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的更少[3]。
  当然院前急救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但是医生不可能随时就出现在某些患者身边,因此,公众还是需要掌握必要的心肺复苏技术,一方面借助各类媒体进行示范操作,急救师资专职人员走进社区、校园进行科普急救知识,帮助更多人掌握标准心肺复苏操作要领,另一方面则需要完善法律,通过法律保护操作者,从而鼓励更多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能够义无反顾的伸出畜援助之手,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3.心肺复苏新技术
  随着医疗设备与材料的快速发展,近年逐渐出现了一种心肺复苏仪器,该仪器能够通过气压控制与之连接的按压杆,实现对患者的胸部按压,按压期间的准确度、频率等较为合理,成为心肺复苏的新技术。
  4.小结
  院前心肺复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直接影响,鉴于当前我国大多数人群对心肺复苏缺乏认识与操作,需要不断加大心肺复苏操作培训与普及,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对呼吸骤停、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抢救,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路建卫.腹提式心肺复苏机在救护车转运中的心肺复苏质量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11):75-76.
  [2]吴仁杰,盧钊红,严建威.比较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的应用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1):1636-1637.
  [3]武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19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