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能型”供电所创建工作之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对电力服务、用电方式等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对供电所的发展方式、管理理念、服务模式等也带来了全方位深刻的影响。智能、便捷、精准、高效的供电服务体系必须加快建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粗放服务为精准服务,围绕客户的特质和要求推行价值营销,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让渡价值。
关键字:深化;“全能型”供电所;建议
1供电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责权不清。
基层供电所是县供电公司的派出机构,管理农电员工开展各项供用电工作;三新服务公司管理农电员工,农电员工的工资、人员进出、调配等由三新公司统一管理。两个机构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相互间没有明确的责任界限,显得责权不清。
1.2专业分工过细。
供电所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短缺,一方面基层工作特性及服务时限要求,一般不允许专业分工过细。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通过多年的沉淀,基层农村电网设备大部分科技含量不太高,通过培训,员工技能可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但是接受新技术、操作智能系统的能力有限。
1.3部分专业缺失。
供电所只负责10kV线路巡视,不负责处理缺陷,辖区内线路建设维修、集抄改造及变压器配电柜更换等均为施工队或公司运检中心实施,较大的业扩报装工程基本没有,员工队伍中配网专业高级工占比不到1%,技师人数更少,“三种人”考试通过率较低。
1.4人岗不够匹配。
一方面由于台区集抄改造后,特别是数字化运营管控后,台区可监测、可计算比例上升,传统意义上的抄、核、收营销业务已基本上不存在,存在大量营业人员隐性失业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台区工作检查管理不到位,大量考核指标只在网上进行,很多日常性的工作都难以落实到位。
2“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夯实基础,优化机构岗位。
综合售电能量、服务人口、经济发展现状等要素,提升“全能型”供电所硬件配置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根据供电所实际和“全能型”供电所工作要求和新业务需要,合理设置内勤班、外勤班两个类型班组。内勤班主要负责供电所综合管理、所务管理等综合性工作及营业厅业务咨询与受理、三库(表库、备品备件库、工器具库)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系统监控与分析等所内工作。外勤班根据高低压业务分为两个班,分别负责10kV线路及设备运检和管辖区域的低压电网网格化管理。
2.2提升营业厅综合功能。
拓宽供电所营业厅受理和直接办理业务范围,推行营业厅综合柜员制,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沟通机制,融合业务咨詢、受理、查询、缴费等职能,实现“一口对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加速营业厅转型升级,通过优化功能、升级硬件、完善业务渠道等措施,打造智能型、市场型、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营业厅,使其作为线上服务的线下体验和补充。开展用电节能知识宣传,引导农村用电客户接受业务线上办理、电子化缴费、远程费控、电子化账单等新服务。
2.3末端融合,实现营配合一。
全面实行集农村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推行台区经理制,网格员即台区经理,每个网格对应一个或多个变压器台区。网格员严格遵循“首问负责制”“首到责任制”,客户服务响应和抢修工单处置按照“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原则组织实施,将管理末端转变为服务前端,切实发挥其在供电服务中牵头、协调、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深化网格应用,加大网格微信公众号推广力度。实现移动业务终端全覆盖,进一步深化营销应用系统、运营监测(控)平台、计量二维码运维平台、安全风险管控系统、计量采集精细化管理平台、电子工单与PMS2.0等系统的应用,以“互联网+营销服务”“互联网+配电运检”为支撑,实现客户服务、低压配网运维日常业务的智能化管理、可视化监控和信息化调度。
2.4拓展空间,推广新型业务。
供电所可承接属地10kV线路及设备巡视、运行维护、检修等职能,提升10kV线路运行可靠性和运维效率。开展新增低压工程施工安装业务,承揽低压线路设备建设安装工程,并与业务报装对接,对客户的申请、报装、勘测、设计、安装、装表接电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主题活动,鼓励供电所根据辖区实际,因地制宜推广电能替代产品应用,并做好后期服务。加快推广“电e宝”企业电费代收、居民电费代扣、扫码支付、电子账单、电子发票等功能应用。承接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建设与运维(代维)业务,积极参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逐步扩大辖区内的工厂、单位、居民等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占有率,对已建成的光伏发电项目,签订代维协议,由供电所进行日常运维服务。
2.5培训员工,提升全员素质。
采用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技能比武、实操训练等相结合方式,开展营配知识技能交叉培训和调考,补齐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短板,提高岗位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常态化开展“全能型”供电所员工培训。二是组织员工在所内开展登杆、组装金具、装表接电技能培训。三是组织运维人员学习PMS2.0及OMS系统相关业务知识,掌握线路工作票办理流程。四是把组织员工参加运维人员资格认证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五是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维、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管理与并网服务、电能替代业务拓展、光伏储充微电网等新业务的培训,适应“全能型”供电所工作要求。
2.6规范管理,提升效率效益。
全面推行农电用工全日制管理,日常考勤实行打卡制,加强农电用工考勤管理。根据“全能型”供电所业务界面调整,同步完善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农电用工奖惩规定,健全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农电用工全日制考勤制,加大违反劳动纪律的追责力度。加强优秀农电工的考核和选拔工作,引导和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根据业务界面,明确岗位职责,将日常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积分制考核机制,不仅实现人才财务的高度集约,更能在精益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使得服务方法更有效、服务响应更及时、服务手段更便捷,用全天候、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广大客户的不同需求,释放更强的服务能力,创造更大的服务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能型供电所具有服务一次到位、人员专一多能等特点。在全能型供电所中使用上述管理方法,可以优化供电所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供电所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所以,电力部门应充分考虑上述管理方法,创造出更大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梦源,汪继刚.深化“全能型”供电所创建工作之浅见[J].农村电工,2019,27(03):20-21.
[2]林旻,张延华,林伟彬.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J].农电管理,2019(01):67.
[3]乔琦.深化“全能型”建设乡镇供电所转型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23):10-14.
[4]田峰.国家电网: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1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