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对应用题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解答的第一步是读懂题意并提取出题中的关键信息。有了关键信息的提取才能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有了关键信息的提取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有了关键信息的提取才能为正确的解答打下基础。鉴于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应用题关键信息提取能力对解答应用题有很大的作用,文章从小学数学中的经典应用题入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重点对关键信息提取能力的提高做研究,并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题;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一、何为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取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阅读,理解应用题所说问题后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内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阅读完应用题本身就能拥有的,它与学生对应用题中文字本身的理解、与学生对先前知识的理解及以将所学知识与应用题所求问题建立联系等因素有关。
二、现实中小学生应用题认知障碍
1.知识性认知障碍导致应用题解题障碍
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是数学学习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生活常识、生活技能、学生的所闻所见。比如,应用题中所说的七五折,或者农业收成应用题中的“比去年增加二成”代表什么意思。
2.心理层面的认知障碍
前人总结了关于小学生在应用题解题在心理层面的障碍,包括:①心理素质较差。比如,看到应用题就感觉题好难,自己不会做,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②感知能力不好造成的认知障碍。在感知一道应用题时学生只能感知到问题的一方面,而对这个问题整体的把控程度较低,即感知整体性的缺乏;在有些应用题中会有干扰信息存在,若学生不会根据问题来对给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则干扰信息对理解应用题产生巨大的影响。③思维定式对应用题认知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应用题,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发现题中有些信息跟自己以前做过的某道题相似,就用以前的方法做题,导致最终解题错误。
3.阅读性认知障碍
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学生对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比较熟悉,对书面阅读的能力下降,加之数学本身比较枯燥,在学生眼里是较难学习的学科,当看到很多文字性的应用题时,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下降,阅读理解应用题的内容就比较困难。
三、解决应用题认知障碍的措施:提升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1.巩固学科知识与了解生活常识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中学生学习了行船问题,这一类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题目,也是学生认为比较难的问题。例如:已知一艘轮船顺水行60千米需4小时,逆水行60千米需6小时。现在轮船从上游A港到下游B港。已知两港间的水路程长为90千米,开船时一游客从窗户扔到水里一块木板,问船到B港时,木块离B港还有多远?在这道题中有我们所学的数学公式:船顺水时的速度=船速+水速;船逆水中的速度=船速-水速;我们所用到的生活常识是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即顺水;游客扔的木板顺着水流漂向下游,根据生活经验,这时木板的速度应该是水流的速度。这些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是解这道应用题的关键信息,若学生拿到这类型的应用题而对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生活常识不了解,那么学生就无法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鸡兔同笼问题也是小学数学中典型的应用题,在这种题型中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答,但是其中最关键的信息并不是学科知识,而是生活常识。例如:鸡兔同笼,头共46个,足共128只,问鸡兔分别多少只?在这种题中,学生关键信息提取在于知道鸡兔各有一个头,兔有4只脚,鸡有两只脚,只要提取出关键信息,这道题就解出来了。但是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常识的普及较少,有些学生就想不到这方面,从而理解出现偏差。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正如刘德武老师说的要“跳出数学教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普及生活常识,从而提升学生对关键信息提取的能力。
2.克服不良心理,增加解题的自信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一见到应用题就头疼,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也头疼。在这时教师应多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赞扬、赏识学生,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取题中的关键信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克服思维定式
在六年级中,我们学习了分数,有关分数计算的应用题也是小学数学中典型的应用题。例如:①小明买了一本书,共有300页,小明原计划第一天看全书的—,第二天看了此书的—,那么第三天他应当从哪一页开始读起?②小明买了一本书,共有300页,小明原计划第一天看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余书的—,那么第三天他应当从哪一页开始读起?这两道题乍一看是一样的,其实仔细一看二者之间有差别,考的是学生认真审题的态度,其实关键信息就在两题的差别之中,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式一看两个题一样就直接按照第一小题的算法计算。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时教师会说这道题跟我们之前讲过的一道题类似就不讲了,其实在我看来,还是要引导学生去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否则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一看这题跟以前做过的题相似,就形成思维定式,直接按照以前的方法计算,题永远解不完,关键在于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4.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自信心
应用题本身文字冗长、题目中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应用题题目比较难。例如,有一个1~10的数字盘,有一些黑色和白色的棋子,按照下面的指示更换数字盘上棋子的颜色。第1次:在1的倍数上,放上白棋;第2次:在2的倍数上,原来是白棋就变黑棋,黑棋就变白棋;如果不是2的倍数,棋子颜色不变;第3次:在3的倍数上,原来是白棋就变黑棋,原来是黑棋就变白棋;如果不是3的倍数,棋子颜色不变……依此類推。问题①:10次之后,数字9和数字10上的棋子是什么颜色?问题②:想一想,如果1~50的数字盘按照上面的操作进行了50次,数字22、37、49上的棋子分别应是什么颜色?这种找规律的应用题在小学中比较常见,学生看到这样长的应用题就感觉很难,自己没有阅读下去的信心,自然而然就不会解题。这时教师或者家长应鼓励学生,如果能把这道题完整的阅读下去,并提取出关键信息甚至能正确解答就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的奖励中就能提高阅读自信心,渐渐地就能克服困难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艳玲.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3]马永佳.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与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苟文霞(1995—),女,甘肃临夏人,天水师范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