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改革下的同课异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晓霞

  摘 要: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就会进入走班模式的学习中,分别到相关选考班和学考班进行学习。本文以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的手段,对这两类班级的生物教学进行同课异构的探索。
  关键词: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问题串;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8B-0096-0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在整个必修2教材中却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必修2教材中从第1章到第3章都是在阐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2章第2、3节及必修2第4章第1节中也阐述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但以上阐述都是碎片化的,本节课则将这三者的关系综合起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本节课对遗传学核心规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也为后面3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任教学校的2017级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思考,在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身情况及未来职业规划,确定了自己的高考选考科目,他们的班级模式也开始由固定班级式过渡到了选课走班式。
  笔者有幸参与到这次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并且同时承担起参加高考的选考班与只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考班的生物教学任务。
  由于选考班与学考班学生的学情、学习目标及考试要求不同,笔者带领教研组的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始进行两种类型班级的同课异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展开教学。其中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考虑到老版本的课程标准也没做具体学习要求,但是在2018年之前的高考与学业水平测试中都曾经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同时中心法则也是生物学最核心的规律之一。
  所以在本节课中将这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依据“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证据,去分析中心法则的不足,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在新旧课程标准中都要求“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同时还涉及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新加入的一个核心概念“表观遗传现象”,因此将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二、进行教学定位
  (一) 学考班级
  教学活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不提高教学难度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所有教学环节都在课内解决。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生物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具备基础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选考班级
  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够分配部分课余时间给生物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默写、小检测等多种形式穿插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考班级相比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较高层次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教学资源的收集方面,教研组的教师们分工协作,搜集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并且制作出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通过组内教师集体备课讨论,分别选出适合学考班级与选考班级的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考班级
  以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最基础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提问检查学生关于DNA复制、转录、翻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总结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提出问题:除了学过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外,遗传信息还有其他的流动方向吗?引出本节重要知识: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的规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设疑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在两大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析出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完善中心法则,总结出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生物体内都只能进行五大生理过程中的部分过程,五大生理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最后播放红丝带艾滋病公益视频,向学生宣传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较基础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两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公益视频的播放,既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核心素养,同时借此鼓励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的知识。
  (二)选考班级
  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核心概念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引导一位学生化身科学家克里克,向大家介绍他作出的成就,在学生写出中心法则的基础上,再引导其他学生扮演别的科学家补充完善中心法则。通过引导学生代入科学家角度的角色扮演来导入新课,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串:五大生理过程是否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中心法则的五大生理过程吗?如果不是你能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遗传知识微课,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串的合作探究学习得出相关结论。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教师则通过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课本主干知识学习完成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技能训练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核心概念和方法,解决技能训练中的相关问题,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补充表观遗传现象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水平较高的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尝试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课堂最后教师给关键词语:DNA、RNA、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引导学生构建三者关系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设置问题串、微课、PPT课件、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面向高考深入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较高水平上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通常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于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不同,老师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理解,进行备课、上课,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异构课。这次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反其道而行之,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法的帮助下,同一名老师因不同班级学生学情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进行同课异构式教学探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探索不仅在同课异构教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收获,由于新课程标准中对选考学生与学考学生的要求不同,教研组的老师们深入研究新、旧课程标准以及相关高考和学考试题,积极展开讨论交流,对高考及学考的考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们在讨论问题时,需要不断的站在不同水平学生角度看问题,观察角度的不同,对生物教学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其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分层次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批准号:QJK135D699。
  参考文献:
  [1]梁嘉声.高中生物学复习中课堂训练的“精雕”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3,(10).
  [2]杨铭,刘恩山.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探究[J].生物学通报,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5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