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是整合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贯穿其他学科,是所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的程度较低,亟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因此,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积极促进“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让学生能掌握其中的基础内容,以便在未来职业以及学习中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中职教学;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一、实践对“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
  学习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中职学生都需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课程难度较高,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再加上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时很难激起兴趣,往往只是跟随教师完整地看了一遍书,但是记住的内容很少,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其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知识,而实践是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最好的方式。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部分和数字电子部分,模拟电子部分主要讲授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原理、放大电路、负反馈等,是传统电子产品的原理和基础,比如收音机、音响播放系统等都是完全基于模擬电路,而随着新兴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度集成化芯片逐渐代替大规模的模拟电路,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内部含有多种高度集成化芯片,而数字电路在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中一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学习这门课时主要学习其中的逻辑规律、芯片功能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在大学本科学习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相对大学本科学生,中职学生年龄小、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这就要求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偏向于应用,通过让学生简单了解其内部的物理原理,主要在使用芯片设计电路等方面加强教学,让学生拥有机会去动手设计电路,通过电子设计大赛让学生能自主研究并制作相对应的电子产品,进而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
  二、模拟电子部分设计
  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的前一部分是模拟电子部分,由此模拟电子部分从半导体的原理介入,进而让学生学习二极管、三极管等物理特性,再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二极管、三极管等极性元件参与的电路,主要内容包括差分放大、负反馈等内容,传统收音机的制作就包括差分放大、负反馈等知识,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确定制作方向,比如超外差式接收机等。仅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很难掌握相关的理论,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是询问教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职学生的就业主要是动手操作,能在学习期间进行操作,也可以达到提前实习的目的。同时课本中所举的例子在如今已不再适用,学生在进行电子设计大赛的过程中,会通过购买、搜索相应的电子元件,了解到当今时代下主流的元件型号、性能等。
  三、数字电子部分设计
  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由浅及深介绍最简单、最基础的芯片类型,如74LS194、74161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的累加器、触发器、时序电路等,能对数字芯片有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解,因而在使用其他芯片时,可以举一反三,通过阅读产品规格说明书、功能表了解芯片的使用方式及功能。通过电子设计大赛,能让学生了解到最常用的芯片,包括bmp180等常用传感芯片。电子设计大赛中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设计出复杂的电路,也可以通过流水灯的制作,设计大型电路中的一小部分功能,这样都可以让学生能主动了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电子设计大赛教学的优点
  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如果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教授方式,很难吸引其学习兴趣,而且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没有经过高中物理的学习,所以在学习很多电子相关物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相应电子产品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和规划。同时让学生去自主设计相关产品,如果成功设计出产品,学生将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教师极大地弥补了之前的不足,可以尽快完善知识体系。
  总之,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来促进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逐渐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更加切合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未来职业导向。
  参考文献:
  [1]贾毅崇,陈国平,王丰.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3):218,247.
  [2]王成义,郭秀梅,张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高教学刊,2019(8):133-135.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修水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