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声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可以说声乐教学是当前我国高校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学科,是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高校积极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今天,原有的传统高校声乐教学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拓宽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新思路,这样才能够满足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新目标。因此,本文就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如何透审美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得出提升我国声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基本方法,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审美教育
  d0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9.0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9-0114-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欣赏艺术的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对声乐表演的需求持续增加。基于此,带动了声乐教学的发展。高校声乐审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加注重对于声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水平以及审美能力,成为声乐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渗透美育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内容,促进声乐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受欧美音乐文化的影响,导致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偏重于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注重教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与音乐情感的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不能很好地领悟,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深受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素质声乐人才的培养
  声乐是音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声乐技巧与音乐内涵是相辅相成的。传统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历史色彩、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领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造诣。
  当今社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越来越吃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审美能力不高
  一般而言,高校每年都会招收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但是这些声乐专业学生当中具有较高音乐审美素质的优质学生少之又少。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都是高考中成绩比较低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高校大多招收门槛比较低,对这些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会经过严格的面试环节,这就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综合素养不高,同时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待加強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学生,完全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这种状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以照本宣科的讲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状况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在性格喜好还是在学习情况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发声,对教材知识有很大的依赖,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不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不能够为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这种单一式的教学不能让学生进步,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
  在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模仿教学、发声和唱歌是几个重要的过程,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长时间进行发声和模仿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削减。教学模式的固化性和单一性阻碍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对声乐教师而言,他们会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很大的依赖感,不思改变,形成一种懒惰的心理。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过分强调专业教育
  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并没有明确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会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乐理课、声乐课和键盘课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审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开展声乐审美教学,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力强的音乐工作者,并不是让他们成为世界顶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影响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演唱技巧
  声乐是通过人声表演,演唱者发出的音质好坏,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运用情况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开展声乐教学时,要结合影响学生演唱能力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培养。声乐歌曲的表演,演唱者是否掌握了演唱技巧,是影响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技巧影响着整体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使用模仿技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往往更注重学习掌握声音的技巧方法,而并不重视歌曲的处理、细节的表达,可是等以后开始注意这些问题时,又变得不习惯,声音很别扭,感觉不会唱歌。其实在声乐学习中应该始终贯穿着演唱技巧,别说唱歌就是练声也应带着演唱技巧,把练声曲当一首歌来唱,这样唱出的声音更松弛,更有感染力,不会干巴巴、死气沉沉、毫无色彩。   (二)心理影响因素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能够被人自己觉知的心理现象。意识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即有意识和无意识。很多时候声乐演员在演唱中存在着大脑对演唱活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控制。在歌曲的处理方面如速度、力度、音量是有目的的控制,而无意识的是长时间的练习把这些变成了习惯,就不用去控制了。这就引发了声乐演员平时要注意声乐基本功训练的问题,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声乐演员的歌唱就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就不会出现歌唱障碍,影响歌唱了。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演唱时的心理活动,也会影响表演的效果。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或者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所以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适应舞台表演,有效运用演唱技巧。
  (三)情感的表达
  声乐表演本来就是一种情感表达,也可以说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从事声乐表演不能没有情感。声乐表演者的情感来白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来自不同事物的影响,并不断自主地产生认识事物的态度。例如:我们听了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就能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而听到一首思想堕落的靡靡之音,就会感到厌恶的情感。这里还表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表现出爱与恨,悲与乐,这就是人的情感。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作用与生活中的情绪与情感是不同的,生活中的情绪与情感很多是因为利益的关系而带来的,与生存和安全有最直接关系。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是构成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的运用是为了表现艺术的内涵和灵魂,是为观众提供带有共性的认识与感受,不存在实用的功利目的。演唱者把情绪与情感用在作品中,把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与观众分享,让观众与他同愤怒、同欢喜、同悲伤,让声乐表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声乐的美,除了通过演唱技巧体现外,还要通过情感内涵来表达。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要善于运用声音传递情感,可以声情并茂地演唱,进而使得观众通过声音形象,来感受声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在声乐演唱中融人情感表达,不仅可以打动听众,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对歌者的演唱技巧起到帮助作用。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一些学生在演唱时,怎么努力都上不了的高音,在深入理解作品和充分投入感情后,气息流畅,身体放松,高音也自然上去了。
  在声乐演唱中充分运用情感还能够掩饰声音上的瑕疵,将听众的注意力从声音转移到歌者的情感中去,使作品得到完美的呈现。如一些因生病而嗓子受影响的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仍能以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情感将音乐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实际舞台演出中运用饱满的情感来演唱还能帮助表演者克服内心紧张的怯场表现。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培养策略
  (一)坚持根本性原则,有计划的培养
  高校声乐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演唱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需要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做好根本性原则的把控。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实践。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推动声乐事业的持续发展。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如何高效教学的方法,不断优化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兴趣引导原则。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学习中,兴趣都是重要的驱动力。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接受声乐培训,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学曲目,最大程度上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创新教学手段,扩展兴趣激发的渠道。开展演唱能力培养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演唱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体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
  2.坚持以练代学的原则。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力,这需要经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为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水平,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演唱,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培训,使其演唱能力切实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不断积累表演经验,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使其能够在面对更大的舞台时,不紧张、不胆怯,提高其舞台表现力。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并不懂得用气息发声的方法,所以就要求教师要从最基础的声乐入门训练开始教起。唱歌的技巧是能够贯穿整首歌曲的,我们要將技巧与发声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有目的的进行训练。
  3.坚持针对性原则。每个人的先天优势不同,而且演唱技巧的掌握能力水平存在差异,采取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方式,难以真正帮到学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兼顾教学大纲以及学生演唱能力培养方案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培养方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学情分析,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发声和演唱习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提高其演唱能力和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声音把控能力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对声音的把控能力,直接影响着演唱的效果。因此,进行声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声音把控能力,进而提高其演唱能力水平,提高歌唱技巧水平。对学生进行声音控制的培训训练时,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引导学生了解发声器官,使其对发声器官,有着正确的认知,同时培养其控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器官生理,有基本的了解,同时结合实践训练,切实体会器官发声,进而清楚地认识。采取课堂训练法和课外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其正确发声的习惯,长期练习,进而提高演唱水平。2.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气息的把控能力。气息的控制效果,影响着演唱表现。一个专业的演唱者,其气息控制能力要很强。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使其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还能够有效控制歌唱的气息,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声音的统一,保证演唱的流畅度。3.加强学生对音色把控能力的培养。除了进行发声训练,以及气息控制训练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音色把控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练声曲,培养学生辨识音色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音色特点,培养其形成具有辨识度的音色,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6]。   (三)培养学生演唱技巧运用能力
  声乐歌唱作品的表演中,除了做到科学发声外,还要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类声乐演唱技巧,实现对歌曲的润色,进而达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充分表现歌曲的意境以及人物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1.注重歌曲分析练习。若想全面演绎声乐作品,演唱者要对歌曲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创作背景和演唱技巧等。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分析,使其能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等,切身体会歌曲的思想境界,同时结合自身的体会,进行声乐表演。2.引导学生把握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情绪基调,进而能够有效利用演唱技巧,来传递歌曲蕴含的情感,体现情感变化。3.整理各类声乐演唱技巧,结合学生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演唱技巧,并且要加强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将各个技巧有效串联,完整演绎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体会和感悟,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个人理解,积极创新声乐演唱,形成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点。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声乐的发展。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演唱技巧,打造富有情感的声乐作品。
  (四)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力
  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并组织演出活动来帮助学生锻炼。在舞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来调整白身的状态,除了调整声音、情感、演唱之外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台风与舞台适应能力,塑造自身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是否可以熟练地驾驭舞台,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征服观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力。从专业训练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演唱功夫,同时要注重对其表演风格的分析和训练,使其无论是肢体表现,还是声音表现,都能够做到统一、和谐、惊艳。具体从以下方面人手:1.肢体训练。在声乐演唱时,肢体动作合适,能够起到加分的作用,可有效传递演唱者的情感,因此要注重训练。从肢体摆动的幅度和眼神的变化等方面,结合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在教学中,通过专业汇报,以及举办音乐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声乐表演训练,使其能够得到训练,强大其心理,形成稳重的台风,锻炼其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舞台演唱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与艺术魅力对声乐教学蕴含着无限的价值,审美教育在声乐教育中的渗透,值得每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去学习与借鉴。声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与教学水平,将审美教育科学合理地融入声乐教学中,优化声乐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感知音乐的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声乐人才的培養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奠莉浅淡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27):186
  [2]韦耿薇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9,(6):211-212
  [3]黎珍.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当代音乐,2019,(1):26-27.
  [4]黄玲.新时期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205-206
  [5]王丽芬浅谈高校声乐课教学改革[J].北方音乐,2019,39(2):177,181.
  [6]谭萌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成因与教学策略[J]当代音乐,2019,(1):23-25.
  [7]侯艺璇,郭民建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研究[J].当代音乐,2019,(1):32-33
  [8]姚小兰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19,(1):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