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与临床价值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者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3/50)、22.0%(11/5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早期集束化护理;颅脑创伤;护理效果;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WHR2019021026
颅脑创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直接作用在頭部所造成的损伤,头皮裂伤、头皮血肿、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属于常见类型[1]。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颅脑创伤的主要手段,颅脑手术是一种常见外科手术,尽管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颅脑手术成功率明显上升,但围术期并发症依然要引起重视,若控制不当,极可能降低手术疗效,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本文作者为了深入探究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8.7±5.5)岁。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49.3±5.8)岁。纳入标准:符合颅脑外伤相关诊断标准,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损伤改变;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家属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或老年痴呆者;其他脏器致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者;皮肤感染患者;中途退出或病情恶化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采取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心理疏导与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围术期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充分休息,手术前1d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洗澡更衣,做好保暖措施,并将饮食饮水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晨禁止饮水,取下贵重饰品,排空大小便。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向其耐心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等。教会患者学会咳痰、翻身与咳嗽等技巧;评估患者颅脑损伤情况,拟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有意识者实施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合理疏导,使患者能以平静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2)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术前压疮风险评估的结果,行相应的护理,协助患者选取合理体位,将防护用品放于压疮部位皮肤;尽可能防止术中敷料或床单潮湿,术中体位防止过度牵拉,以避免组织受损,并且还需保障体位安全稳固。术中做好保暖措施,将室温控制好,输入的血液与体液需先加温,再输入;手术期间对患者受压部位仔细检查,并落实好交接班工作。
3)呼吸道畅通护理:护理人员应抬高床头15°~30°,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流进气管;帮助患者定期叩背翻身,一般间隔2h 1次,使呼吸道受到刺激,促进痰液排出。误吸是造成颅脑手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因,鼻饲不规范亦有可能引起误吸,因此鼻饲前需行吸痰干预,同时需对导管盘曲、脱出等情况进行检查,定时测定胃部残留量,鼻饲30min后禁止吸痰,防止呕吐造成误吸。
4)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使用的各类物品定时消毒,所有操作均按照无菌原则执行,防止交叉感染。将病室温湿度调节好;患者术后常存在呼吸障碍、肺部膨胀不全等情况,易引起痰液引流不畅,或无法排出肺部分泌物,进而导致肺部感染。强化基础护理,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使机体所需营养得到满足,加速脑组织重建,积极控制并发症[2]。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共发生1例皮肤损伤以及2例患者出现情绪躁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发生1例跌倒,3例皮肤损伤,2例压疮以及5例患者出现情绪躁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0%(11/5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颅脑创伤患者常会引起脑组织损伤,造成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而运动障碍又会影响到治疗疗效和预后。开颅术为脑部外科常见术式,而临床护理属于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其能结合患者的机体状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使手术疗效得到保障,进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传统的护理方案多是在颅脑外伤运动障碍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下来后方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这样不仅错失了最佳康复的时机[3],而且康复的效果也不太理想。
早期集束化护理能通过对患者采取系统化、计划性与连续性护理服务,防止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压疮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4],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早期集束化护理属于超前护理模式,能通过对颅脑手术患者的呼吸道采取湿化与吸痰等措施,积极改善肺部状况;手术期间对患者压疮、深静脉血栓风险进行评估,能制定出有目的性的护理措施;另外,这种护理干预还可将患者视为服务中心,术前科学评估病情,重点护理高危患者,使护理操作更具针对性与规范性[5];术后采取营养支持、并发症控制等措施,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加快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白昭凤.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6,14(50):119.
[2] 李莉,李玫.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0):157-159,161.
[3] 于萍萍,张洪胜.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颅脑损伤置鼻肠管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4):3881-3883.
[4] 张玲,孙林.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9):116-118.
[5] 杨坚娥,肖瑜,潘晗.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9):85-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