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基于此,文章先简单介绍了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随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完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生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123-01
  传统的素质评价方式不能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同时也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况。因此结合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为了要探究学生发展性评价,从而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也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现状。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特别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成长过程、素质培养和思维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为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1]。学生素质评价最终是为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通过了解学生来发挥教学评价的目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完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措施
  1.重视自我评价、互评和多主体参与评价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素质评价主要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但是素质教育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适当地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等评价方式,充分、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成长记录,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学生因此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认识自己、完善自身的素质水平。
  2.注重综合评价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检查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从小学生的发展上看,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内容并不均衡。所以应该重视差异性的评价,结合学生本身的基础和年龄阶段的特点,不能够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层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独特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更加符合人才教育成长的规律。
  3.教师要构建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记录自身的成长过程,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成长来认识自身的成长过程。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地对考试制度进行改进,适当使用分散、分项的考试方式,适当加入课外知识,从而实现课内外结合的考试模式,让学生享受考试的过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用开放的眼光、欣赏的视角来对待学生的作业,适当地鼓励学生[2]。对于班上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用针对性的使用对策。在开放性的作业解答上,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耐心引导学生。
  三、结语
  目前小学生的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还处于起步的状态,许多评价方式和目标都没有完全实现。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新课程的实施也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用全面、多样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来取代单一化的考试制度。做到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独特性,全面培养学生饿创新能力与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地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琳珊.小学生英语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J].英语学习,2016(1):49-51.
  [2]张霞.实践取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2):80-84.
  作者簡介:陈丹(198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基础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