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分析与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习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找出问题所在才能科学预防。文章主要分析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50-02
一、拖延症概述
当今社会,拖延症非常普遍。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1]。约瑟夫·佩里认为拖延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而美国的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认为拖延只是一种行为,可以通过管理自己来改变。学习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广泛,一项调查显示75%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一直拖延[2]。拖延症不仅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引导大学生通过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学习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形成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①学习目标不明确;②学习兴趣的缺乏;③自我效能感低;④自我控制力不足;⑤时间管理能力欠缺。了解拖延症形成的原因,就可以制定解决学习拖延症的方法。
三、大学生学习拖延症应对策略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门必修课,但是我国基础教育一直以高考为中心,并不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考入大学,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是迫于父母的安排才选择的某个专业,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对未来感到迷茫,这也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现象比较普遍的原因。在基础教育中,相关部门就应该开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让学生从小做好自己的规划,在以后考大学选专业等方面根据自己的规划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大学阶段,同样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高校要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方向,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生就不会由于对未来迷茫而享受当下的闲适,而是争分夺秒地吸收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
2.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国内研究者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害怕失败,并且个体普遍缺乏必要的信心[3]。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相关,但并不代表個人真实的能力水平。由于个人的成长环境或者是个人的归因偏差,导致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自信心缺乏,面对学习任务认为自身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或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失败,人们会出现拖延行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包括亲历成功体验、替代性经验和言语说服等,大学生学习目标不能制定得太高,因为可能会出现目标不能完成的情况,这样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大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积累成功体验,这样才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当看到一个能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完成某项任务,这样也会增强个人信心,这就是通过替代性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言语说服是指他人的鼓励、评价、建议、劝告等,当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以积极正面的话语鼓励个人,就会增强个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拖延现象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做好时间管理,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养成
拖延症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要想学会运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就要先学会做好计划,可以是每学期的计划,每周的计划,甚至每天的计划,在做计划的同时,需要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设立恰当的目标,突出重点,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弹性,从而保证计划、目标实现。高校要强化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大学生推荐或者提供大量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对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进行指导[4]。通过时间管理,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合理地分配个人时间,就可以避免陷入时间陷阱。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拖延症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一个人单独完成任务的时候,容易出现拖延现象,当与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时,由于来自合作者的压力,按时完成的可能性要大。学校应该根据拖延症人群的这个心理特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各年级树立良好的学风,在专业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风,甚至在宿舍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例如,学校要经常举办优良学风班级的评选以及学霸寝室的评选等活动,在大学生中间形成学比赶超的风气。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拖延症人群的这个心理特点,为大学生布置作业时,根据课程特点适当布置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会互相监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拖延。
5.运用好结构性拖延法
在拖延症领域研究造诣最深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约翰·佩里教授,他在著作《拖拉一点也无妨》中提出“结构性拖延法”,即对拖延症所表现出来的表象不是去正面纠正,而是把拖延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事,就是把几件有意义的事放在面前,选择其一,当拖延一件事的时候,不得不完成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运用结构性拖延法,大学生就要远离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如上网、打游戏等,而要为自己准备几件有意义的事。约翰·佩里教授在研究拖延症族群时发现了一个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群体产生拖延症的比例非常高[5]。人们可以利用简单机械的劳动来代替创造性工作,从而缓解拖延行为,例如在考试前复习某门课程时,可以利用机械地抄读讲义来代替,这也是结构性拖延法的一种应用,大学生可以在其他学习任务上用类似的方法去对付拖延症。
参考文献:
[1]耿鹏凤.大学生拖延心理研究综述[J].商,2016(35):99.
[2]徐田子.大学生拖延症与教育环境的关系[J].高教学刊,2015(21):247-248.
[3]应洁峰,于晋,沈毅.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239-240.
[4]王琦,尚荣,刘淳媛.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29):48-49.
[5]郝静,龙霄,王丽晓.当代大学生“拖延症”现象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144-146.
作者简介:张润壮(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