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活动。如今教育教学不应只是靠应试教育,只为追求成绩与升学率,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真正需要。因此,小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互相尊重、严慈相济,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赞美与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赏识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66-01
  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传统命令、指派学生学习的方式大不相同,它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学习勇气,调动学生能动性,使学生更加专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肯定学生努力成果,让学生在面对任何难题时都能满怀信心,并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解决。
  赞美使人进步,渴望被赞赏、被认同的感受是任何人都需要的,这在心理学上也是有根据可循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较脆弱,而且又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希望被老师肯定,渴望被赞美,也因此更加努力,希望获取老师的持续关注。所以,身为小学教师要深知赏识教育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尝试
  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情感基础。师生关系不应是命令与执行的关系,而应是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班级管理上的问题,学生都有提出自己看法的权利,因为他们是班级的一份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看法,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解决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与言行,学生本身就对教师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带微笑,言语轻松,给予学生适当宽松、轻快的课堂环境,有益于调节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除了创造愉悦的课上氛围,教师也要积极走近学生身边,在课下时积极融入学生之中。教师放下姿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欢的歌曲或者喜爱的书籍,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也可以和他们交流自己的喜好,让他们能自发主动地欣赏教师,发挥榜样力量,积极投入学习。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鼓励,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后进生往往自卑感重,觉得自己学习不好,一事无成,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所以教师的鼓励和关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后进生在班里中也是非常有责任感的,教师要积极抓住这一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赢得荣誉感,制定针对性目标,让他们能获取进步。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划分等级的唯一因素,但不得不说,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难以获得表扬与奖励,久而久之,就会生成消极心理,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设立成功的阶梯,获取属于他们的荣誉。例如可以设立班级“进步之星”“卫生标兵”“班级三好生”等荣誉称号,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特长展示栏”,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获得荣誉,在班里竞赛中也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班级争取荣誉。届时,教师再在班会上重点表扬,让全班同学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自己,建立自信心,也能凝聚班级力量,发挥了集体精神。
  二、赏识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赏识教育要鼓励、要赞扬,但也不是不要批评。关键就要学会怎样批评,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平日爱迟到的学生,就要严肃纪律,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如果学生迟到的次数明显变少,就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懂得时间观念,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考试失利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安慰,同学生共同分析失利原因,查漏补缺,既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又能及时调整心态,不受考试失利的影响,投入正常的学习中。在下一阶段学生取得进步后,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反馈,微笑、或是肯定的眼神,鼓励的鼓励的话都可以,让學生从心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认可,重新焕发自信,努力进取,完成自己的目标。
  赏识是沙漠中的泉水,是雨天的一把伞。是理解,更是激励。赏识教育,不是不批评、不否定,而是在承认、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赞美与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蓉.小学数学中的赏识教育[J].江西教育,2019(06).
  [2]孙迎春.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