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文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教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通过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体验,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兴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生的作文体验,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增加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教师语文作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一)在课本表达中获得发现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需要获得的重要能力,作文是书面表达,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思维习惯。传统的语文课堂大多是任务式的下达,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抄写字词句及背诵,这当然有可取之处,但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在联系中思维,按一定的顺序表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触摸春天》这一课时,老师让学生结合课题,展开想象:春天的景象是如何的呢?是谁在触摸?让学生在大脑中搜寻自己感受过的春天景象,用恰当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想象谁在触摸春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把关键词记下来,让学生再进入课本中学习探究,对比自己所想、所说,从而获得新的发现,这样也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主动积累课文中和自己想象不同的描写,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在现实关注中提升表达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除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表达,还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关注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加深自己对生活的体悟,让学生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素养。“作文先导式”能让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把观察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入作文中,使作文具体,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桥》这篇微型小说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开头山洪的迅猛、势不可当。想象其情景,再体会老汉沙哑的喊话、老汉吼出的话等语言及老汉的动作描写,体会主人公高大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课文描写体会人物,理解老汉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体会细节描写,进而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相似的事例或场景的能力,明白紧急情况下该如何判断是非,如何依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学生对生活有了关注,获得新的认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兴味
  (一)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写作趣味
  法国作家纪德曾言:“真实的世界使我感兴趣,因为它是可塑的。”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要使他们对生活有所观察,对生活各方面有所了解,积累到真实、鲜活的素材,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构思成文,逐步获得作文的成就感,学生的写作趣味从而获得提升。“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除了训练学生多观察生活,还要不断培养学生敢练多说的能力,让学生把头脑中储存的素材用书面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敢说能写,在训练中获得愉悦感。教师鼓励学生体察生活的琐事,把生活的点滴存储在大脑中,才会有表达的题材,学生才有“话”可说,让学生乐于写作。教师还可以探索其他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趣味的方式,鼓励学生写作。
  (二)课外阅读增广学生写作视野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作文习惯,这不仅需要加强课内阅读,还应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章,熟悉不同的文体,了解不同文学名家不同的写作方式,在阅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加深对写作的理解。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在不同的课外书籍中获得新知识,扩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从而让学生在作文中更容易得心应手,提升写作兴味。课外阅读离不开老师给学生推荐好书,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三、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练习
  (一)通过合作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要求的重要表现,教师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能提高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树立作文交流的自信心,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设置合作交流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教师要关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后进生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小组交流活动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方式,“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中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二)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课堂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会。“作文先导式”教学需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教学要立足学校课堂,同时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建立家校合一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创作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作文练习,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练笔,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如写学校举行清明扫墓活动,自己过的端午节或周末的一次经历等,学生易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练笔,学生既是事情的经历者,也是记叙者,写作就会比较容易,学生容易在写作练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也在训练中提升表达能力。
  四、结语
  “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是顺应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學方式,它强调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训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间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语文知识素养的积累,让学生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语文写作素质,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商小丰.关于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5).
  [2]常国玉.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天地,2017(9).
  [3]张春红.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与评价,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