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生职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友平
[摘 要]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的就业岗位需求已经无法满足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成为学生能否充分应对就业问题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高质量就业的概率,也关系着学生进入企业后的个人发展。目前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十分重视,高质量就业既是高校对就业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对完成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就业追求。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是高校对学生教育的工作重心。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64-02
一、就业形势严峻分析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教育部副部长林慧
青在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上透露,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变就业率统计方式,扩大就业统计范围,但遗憾的是就业率并没有跟随范围的扩大而得到提高,相反还有所下降。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我国公民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此形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刺激大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企业的岗位需求量根本没法满足逐年增加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以及大量的往届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随着我国社会进程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在人事招聘上对新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现象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够得以提升,通过人才选拔,优化企业技术管理结构,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也意味着面试者的淘汰率将会提高。
二、高质量就业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
高质量就业是学生进行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追求,也是高校毕业生工作的一大重心。高质量的就业对凸显学校综合实力和教学竞争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是高等教育成果的展示。高校要完成高质量就业,不仅需要高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做出努力,更需要高校大学生重视自身基本素养的提升。良好的自身基本素养对高质量就业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完成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学习,还需要学生在良好的心态、独立性、责任心、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对自身基本素养提出较高要求。良好的个人基本素养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就业,影响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在日常的社交和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和处理就业问题时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独立思考并处理问题,高校学生应提前对就业进行了解和准备,通过学校的就业平台对学校就业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大方向,并有意识地进行就业能力提高,对待就业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优秀的团队意识,不仅是对个人基本素养的提高,也是提升自身社会融入程度的重要举措。企业对新员工的招聘不仅考查员工个人技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考查员工对企业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考查员工对公司良好有序发展是否具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三、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一)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当今世界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企业为了顺应发展大趋势,对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能力要求逐渐增加。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受到社会重视,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展现个人对问题、事件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会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培养和发展自身创新能力,所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个人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能力
生产实践能力要求高校大学生重视所学专业的生产实习。高校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企业
的实际生产过程。生产实习是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并且能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并进行操作。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查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及时作出调整。
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和机会,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人际交往中,很多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状态,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和机会,增强自身的
社会实践能力,调整自身状态,让自身充分融入社会,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科学实验属于探索性实验,具有科学性和探索性,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在实验设计 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培养学生对未知
领域的探索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生职业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对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在对待个人就业问题上不够主动,很多大学生都是被动就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对自身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要求,对校招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够,盲目跟风随大流。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对自身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并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利用学校校招和双选平台对招聘企业进行了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主动的态度对自己进行调整,对自身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2.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够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够,一部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服从调剂,一部分是遵循父母的选择,一部分是因为对所填报专业名字好奇。学生进校后应该及时对自己所学专业进行了解,主动查阅所学专业的研究、就业方向和专业课科目,调整填报志愿的心态。大学期间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考试获得转专业机会。
3.自身定位不准确
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不能做到准确定位,盲目跟风,无法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为自己增加被淘汰的风险。提前了解就业形势以及企业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准确的定位,在就业中选择符合自身就业定位的企业,提高就业成功率。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学习的平台,在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面对形势严峻的毕业生就业环境,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就业观的培养,采取科学有效的就业创业课程培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就业培训课程开展是全国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必修课,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平台为学生创造就业创业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就业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使学生面对就业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处理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通过举办相关就业活动,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就业中的不足,并提前做出调整,学生通过参加就业活动,能够切身体会对就业状态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三)社会因素
目前社會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在逐渐上升,大学生就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社会环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舆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的选择和决定。社会应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好社会大环境作用,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积极有利的发展条件,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有序发展。
五、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培养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
核心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个人、国家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就业竞争力决定了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因此,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培养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接受核心就业竞争力培养,能够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整,发掘自身的竞争潜力,弥补自身竞争力的不足,结合自身和外界因素为自己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企业和职业。
通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构建科学的自我核心就业竞争力,从而对学生职业发展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的工作重点,学校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高校的就业工作不仅是完成就业目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为社会发展输入强有力的血液,这也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朝阳.浅谈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财讯,2017(1):142.
[2]徐志丽.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6(7):100-101.
[3]刘雪蕾,刘正.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J].智库时代,2018(36):63.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