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到体育运动员的体育要求逐渐提高。这就对当代大学生高校体育课中有了更高的要求。表象训练法是一种以对學生心理进行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头脑与四肢的配合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表象训练法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提出高校体育课篮球教学过程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而产生的问题解答,进而提出如何有效地在高校体育课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训练,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校  篮球教学  策略  表象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071-02
  当代大学生体育课程中,篮球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篮球作为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充满了娱乐性,又可以让学生在这种竞技体育中,体会到胜利与失败的体验,并且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日益注重培养大学生成为职业运动员,各大高校也相继创新属于自己的授课方式。但许多高校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教育质量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篮球创新上是势在必得。近年来,表象训练法凭借自己本身独有的优势性,被广泛的运用于高校体育课篮球训练当中。
  1  表象训练法的概括与理解
  表象训练法主张通过动作回忆、语言暗示和感受节奏等方法,让动作在大脑中有全面的映射,并使在动作的过程可以连续的出现在人的大脑皮层活动中。表象训练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去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运动动作的掌握程度[1]。在目前看来,在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法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应用,表象训练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心理运用方法,它对学生的自我表现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运动员时刻以自己理想的运动状态时刻在大脑中来回播放,并且让学生不断的去进行表象的训练。表象训练法还可以划分为动态表象与视觉表象这两种,动态表象需要运动员或者学生去参与这个过程,而视觉表象是需要运动员或者学生去通过观看比赛的录像或者现场观看比赛加以描绘的表象。而将表象训练法加入篮球教学课程中,可以精确地帮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者训练当中进行站位、卡位以及走位,而且会让运动员不停地思考自己的技巧水平,从而增强了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简单来讲,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而存在,来帮助学生准确地去理解它的运动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巧[2]。
  2  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会存在的问题
  2.1 考察学生本身特征
  教师在授课时去运用表象训练法的同时,不可以一昧的与按照原有的训练方法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进行分析,将训练方法不断地完善和加以调整。相对于不同的学生,其身体体能素质和兴趣都不是统一的。所以,大学生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训练的时候,就会去选择自己兴趣相对应的项目[3]。这就要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比如,篮球训练中对三步上篮的训练,有的学生会去选择自己熟悉的技巧性上篮,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去用身体硬抗上篮得分。而老师就应该去时刻注意这些学生的细节,和每个同学的差异问题,去主动设计出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训练方法,也要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轨迹频率,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掌握篮球的技巧。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篮球技巧可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长期性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又是学生表象训练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每个人的特点和特性,进而制定出更适合学生训练的表象训练方法。
  2.2 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
  学生作为表象训练的对象,其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因此教师就要去制定一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实战篮球中,教师可以去让学生自己去回忆在训练中的一些运动动作,并且通过表象训练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标准,根据其考试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时刻可以回忆起自己训练的动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去提醒建议学生去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对自己本身的大脑记忆进行调整,调整完后及时建立表象系统,促使表象训练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因为,学生对表象训练的主动性不仅仅要靠外力的驱动,还需要学生自己本身去努力。而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表象训练中自己对篮球训练的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参与表象训练中篮球训练的兴趣。
  3  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3.1 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因为表象训练时,需要学生精神集中,所以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对表象训练进行授课时,要去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避免与外界的交流,保证安静稳定,对于训练场地的要求,尽量去选择室内的场地,因为室内场地避免了刺眼的阳光和外面嘈杂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时刻进行关注,有着准确的把握,与学生适当地沟通与交流,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是教学方案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
  3.2 完善正确的篮球训练表象
  在实际篮球训练当中,教师可以去运用现代科技去进行教学,可以去用多媒体投影或者播放视频等方法对训练中的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篮球动作,从而得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让学生去正确的建立篮球动作表象是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正确和相对应的篮球运动规律,就无法进行回忆和在现的,表象训练法也就无法进行。总体来说,篮球运作的表象是按照投篮位置等步骤交替进行的。每个环节都是节节相扣、步步推进。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一个完整有序的篮球运动表象。让学生在篮球场上可以去主动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投篮位置和场地来和自己的队友密切配合。持球是要求运动员时刻保持自己的控球状态,以防被对手抢去,来和队友完美的配合赢得比赛。整个过程是完全流畅的,也是参与表象训练者的一个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学生罚球线罚球时,对于此动作的表象建议需要注意这几点:首先,学生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罚球时脚不得踩到罚球线,出手投篮时不得起跳等规范性动作要求,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罚球线罚球表象。其次,教师在教授规范性动作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上的阐述。通过用语言与行为上教导学生建立正确表象。   3.3 不断改革创新表象训练法
  现在各大高校开始重視篮球训练,学校和社会也举办着越来越多的篮球比赛,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让学生的篮球技术日益提高,才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硕果累累。就对于目前而言,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效果就很一般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去深入研究表象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技巧的同时,要丰富其理论,在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这样才能让高校篮球课程中更好地运用表象训练法。
  3.4 建立篮球运动表象正确的思维
  学生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打篮球休息时或者闲暇时间时可以尝试通过闭目回忆的方式去想象自己的篮球动作。以左手跨步上篮来讲,第一步的幅度应该是大步,同时要持好球,第二步的步伐小一点,等第二步落地站稳后,第三步则是要蹬地上篮,用手将篮球送入篮筐。这个动作是连贯的,如果学生去在这个动作当中运用了表象训练法,在脑海中反复回忆这些动作并且熟记于心,会很利于学生对这种动作的掌握还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如果学生去把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其他的学习或者领域上,就会转变为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这种学习问题时,大脑皮层就会擦出火花,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成为了学生日后学习的坚强后盾。
  3.5 表象训练时间要恰当
  建立表象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所参与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来讲,进行反复多次的去回忆一个事情或者事件都是不能太久的,否则根本起不到训练的目的。记忆是回忆的前提条件,没有去记忆,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回忆,这两者是一个因果关系,有前者就有后者。所以,在对于学生的篮球表象训练法过程中,要去注意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求,更要时刻意识到这些变量的变化。要在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训练时间里去建立篮球表象训练。学生在接触了篮球表象训练法后,很乐于去回忆和二次记忆这些训练法则。这样在日积月累后提升自己自己对所学到知识的掌握,进而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稳定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将篮球表象训练法的训练时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个显著地优点,学习者在对自己所学的技能进行回忆时,单位次数就会变得少一些,这所带来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多次进行考虑和再造,来提升记忆和反思的效果。建立篮球表象训练法更应该科学、有效地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快乐当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高校篮球课中运用表象训练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还可以提高整个学校的体育水平。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表象训练法的优势明显突出。表象训练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发生转变,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反复回忆课程内容。高校去重视表象训练法是正确的,并主动与传统相结合,通过不断的验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记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篮球技巧,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实力,并实现高效的体育篮球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战美迎.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6(4):75-76.
  [2] 高阳.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时代教育,2013(9):205.
  [3] 张树成.表象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投篮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