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蔡毅 闫军山
[摘 要] 实训课是提高中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让中职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的主要手段,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体现实训课完成教学任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用脑 +用手 +用心”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应用;技能提高;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46-02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为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知行合一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不能适应这一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起来,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因此,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所难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实训课教学中应用具有实际意义。该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道路,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1.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世界职业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行动导向教学策略是由系列教学策略及技术组成的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策略,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策略,在實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之一或者几种的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践中常以场景、行动、活动、行为导向等形式表现,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和技术能力,是目前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力的一种职业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由于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是社会上各行各业所必需的,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专家的认可和推崇。
3.我国在2000年引进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当时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在国内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中作为试点进行推广和使用,在专业课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基本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而近几年,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逐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许多情况之下都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得到大面积、大范围的推广,同时创新方面也不足,没有充分体现出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是专业实训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探索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符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创新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1.在内容学习上,行为导向是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依据,综合学生所掌握的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根据活动任务要求,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查询、资料准备、制定计划、方案选择、目标实施等,形成专业素养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任务的主体。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营造学习环境和气氛,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料或学习材料的指引下,心、手、脑并用,做、学相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此过程中,学生及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在相互配合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
3.在教师的地位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咨询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向,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学程序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由发挥和创新。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单位小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小组各成员以及各小组之间,在讨论中通过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所需要的知识,促使他们主动、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呈现如下优点:
1.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角,通过展示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
3.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自己改正学习中的思维错误,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帮他们改正错误。
4.有利于在学习中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
5.团队小组的讨论学习有利于增强竞争力、培养合作精神和提高交流能力。
6.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问题的归纳能力、任务的总结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诚实、踏实、刻苦的学习习惯。 8.有利于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想象力、创作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9.有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同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健康地优势发展。
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应用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常常会力不从心,这样就需要教师和同学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励每个学生不掉队,把准方向性的引导。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以计算机为对象,应用相应的软件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中职学生只有掌握好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实例分析、科学组织学习小组、项目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科学评价和梳理总结。现以一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Word图文混排教学内容为例,展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科学分组
让学生自由分组,每小组人数大体相等。每小组由学生推荐小组长,并负责本组的任务分配和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
(二)明确任务
先请学生观看教师预先准备好用Word制作的图文混排的几个作品,学生看完之后,每个小组以其中一份为例,小组成员通过观察、思考后写出制作内容运用了哪些学过的Word常用功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下达学习任务要求。
(三)布置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根据教师布置的高、中、低三个难度的任务,选择适合小组的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分析任务,合理为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如一个学生制作自选图形,一个学生制作艺术字等,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知识相互补充,推动了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收集资料
各小组根据本小组要制作的Word图文混排内容,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选择适合目标的内容。
(五)完成任务
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关键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演示并讲解,同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要求展示小组作品时,小组解说成员要把本小组的创作意图、设计思想、制作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许多处理技巧可能教师都没考虑到的。同时让各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并且把结果展示出来,如果有必要可以相互点评,从而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学习。
(七)考核评价
这个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小组作品进行总评,在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个小组作品的优点,让每个小组都能体会到收获感,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真正能有所提高,达到掌握用Word进行制作一件完美作品的目的。通过展示综合应用Word常用功能制作作品,激发起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知识的动力,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相关作品以及制作作品所需要的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的总结,一方面,要从学生获取知识上来评价;另一方面,要从态度与创新思维上评价,从而引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方面进一步提高。
教师对课堂内容的精心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时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目标、分工配合为方法,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体现个性化的技能操作,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策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在活动的探索中加以应用和消化,过程中学生互相商讨、提问、质疑,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加了操作的乐趣。当小组完成一项任务后,小组成员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而学习知识的渴望值也得到了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現代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哲维,宋国强.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59-61.
[2]李爱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14):149.
[3]张穗宜.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3):106-10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