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荆树征

  【摘要】在对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分析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对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及运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为有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 结合
  数学教学中,通过活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活动与教育的双重功能,以活动为媒介,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改善和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丰富其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通过对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分析,就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學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身体与心理上发育不够成熟,具有较为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设置,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培养,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满足其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数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互动性以及游戏性等活动特征,还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和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理的数学活动,将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相互结合,从小学生心理需求出发,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转变其数学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满足其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将数学活动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教学功能,在活动中创造良好的知识内容学习和问题探索研究分为,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此外,通过数学活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还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积极学习意识培养,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分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各自团队中的价值,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改善,达到小学教育全面培养与综合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根据上述对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为促进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
  首先,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合理的进行数学活动安排,以促进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培养形成,以达到较好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中,一方面应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合理进行教学计划制定,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隐藏的数学思想发掘与查找,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开展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数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比如,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角色扮演的数学活动形式,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有关游戏活动的场景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场景的活动体验中加深对数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素养水平。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实现相应的教学情景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得到提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与规律探索,促进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像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节内容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数学活动形式,将学生划分中不同小组,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超市收银员以及顾客等不同角色扮演,以利用买书、文具或者是其他日常用品等模式,在商品买卖中加深对人民币的元、角、分概念理解和掌握,并在支付与找零中完成有关换算代入,以实现课堂学习良好氛围的营造,促进其学习质量和效果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对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分析,有利于促进其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的创新提升,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文彬.动静结合 有效提升——以“认识三角形”为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科学大众,2019,(01) :90+44.
  [2]李丕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