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护理生共情能力培养对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来临,未来需要更多的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就业率使得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门了。在校期间培养护理生的共情能力对于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 护理生 共情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引言
高职护理生步入社会临床实践后,其需要面对交往的大多数群体是患者及其家属,因而护患关系是高职护理生未来工作中所要面对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其在工作与生活中需掌握的最重要技能之一。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会帮助高职护理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其有能力、有信心去面对与解决即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或突发事件,使其顺利过渡实习期,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不仅局限于感同身受,还包括协助对方处理情绪,帮助对方从情绪中走出来的能力,让对方看到事物的其他可能性,以及提升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后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高职护理生在进入临床之前掌握较高的共情能力对于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具有很大帮助。[1]
一、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
1.学会感知患者的情绪
患者是病痛的受害者和承受者,通常情况下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多,经常会遇到一些负面情绪。因此,一名优秀的护理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操作之外,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工作中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也要学会感知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学会用共情去体会和了解患者的压力和困难,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用自己真心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用真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的同时提高所在医院的美誉度。[2]
2.学会关心和照顾病人
高职护理生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学会关心和照顾患者。关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在临床工作中,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不以其身份、背景区别对待,尊重任何一名患者及其家属;用心呵护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真心实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如:为病人买饭、缝衣、打水、倾听患者的倾诉等,对情绪低落的患者,用适当的疏导和鼓励,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进而树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
3.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
首先,护理生要客观、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对自己的人生观、技能、心理、思维方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在工作中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努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另外,应以大多数人的评价为参照标准,大多数人对你评价不错,说明大家是接受你的,反之就要冷静反思自己了。其次,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工作。护理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病人,有的伤口感染、有的痛苦呻吟、有的生命垂危,护理生应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以良好的职业修养对待患者,深刻意识到护理工作的光荣与神圣。
二、共情能力培养对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
1.提升积极倾听能力
适度的倾诉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有效途径。护理生要学会与患者交流时,要全神贯注倾听患者的烦恼和抱怨,不打断、不走神,用眼神或点头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倾听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总结患者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同身受,增强对患者的共情反应,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排解。
2.学会控制自我情绪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不要把自己因家庭、生活等原因造成的愤怒、烦躁等情绪迁怒于患者及家属。职业操守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全身心投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时时处处做到微笑服务。即使碰到个别病人把一些问题针对到自己身上时,也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个有良好自制力的人,一方面他能够善于引导自己去执行所要采取的决定,另一方面表现在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易怒情绪,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坚持以积极、陽光的心态开展工作。
3.发扬积极和情感体验
(1)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自己经常处于和谐、融洽的环境中。(2)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投入积极地共情体验。(3)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工作性质和环境决定着护理生在工作中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同样要碰到一些的困难和挫折,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4)保持良好心境能避免消极的情感体验。
结语
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使得高职护理生在临床实习及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换位思考、信息整理、信息反馈以及共情体验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感同身受、将心比心、体察患者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共鸣,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递给患者,使其感到温暖与关怀,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郭婷,隋树杰,于方等.情绪智力培训对临床护士沟通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1):3943-3945.
[2]田国华,王朝晖.《医患沟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