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认为在当前“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灵活性、实践课程教学的保障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双导师”设置容易造成相互错位等问题。借鉴“三层次双元”合作机制经验,从双培养主体的运行机制和专业课程体系两方面提出了“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构想,明确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意合理进行课程开发、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企一体化的考评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双元育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靳雪芳(1965-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高级讲师。(河南  洛阳  471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三方博弈视角的高校双创基地建设及服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JKGHYB041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3-0086-05
  “双元育人”模式是指以企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式对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有重大的作用。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广过程中,课程体系设计是确保“双元育人”模式能够顺利发挥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灵活性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实训课等。课程设置上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开设其他辅助课程,以课程分期教学为标志,侧重学科体系的连续性、递进性、完整性,具有系统化的链式结构特征。但是,理论课程设置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规划和评价考核体系,課程体系设计灵活性差,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标准,没有纳入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不能满足会计教学与时俱进的需求,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较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实践课程教学的保障体系设计不够完善
  “双元育人”模式下,顶岗实习的目标首先强调的是顶岗,在顶岗的基础上强化实习,没有真实的顶岗,实习必然流于形式。实践中,企业对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首要需求,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要有较好的社会认知广度和知识深度,如与不同部门打交道的灵活程度和处理会计业务的熟练程度等。目前,由于“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占据主导地位,在顶岗实习教学的保障体制机制设计上,缺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及其评价考核手段,致使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企业的人事培训机构之间没有深层次的、有效的合作机制,二者不参与甚至不去过问具体的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到企业参与的大多是体验式实习,实训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难以实现有效衔接,顶岗实习的岗位广度和师傅传授的知识深度都无法得到保障。
  (三)“双导师”设置容易造成相互错位
  在各高职院校,即便是“双师型”教师,由于缺乏一线的会计实践经验,缺乏会计工作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力不从心,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在组织学生实训过程中,也只能起到带队教师的作用。在企业的具体用人部门,即学生“顶岗”的部门,由于学生各项业务生疏,既不能给部门增效,又增加部门的负担,况且企业也不愿意学生接触公司的财务机密和知识产权,不愿意主动地、真心实意地、全方位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顶岗实习落不到实处,实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很难做到良性统一。因此,专职教师不能顶岗教学,在岗师傅“传帮带”流于形式,两位“导师”相互错位,是“双导师”课程体系设计的弊端之一。
  二、“双元横向一体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内涵。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双元育人”模式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实践中,为有效克服“双元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实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一些院校对“三层次双元”(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基层实习单位三个层次)合作机制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三层次双元”合作是基于企业与学校之间顶层设计的,实质上是企业—车间纵向关系的另一种形式,而其链接纽带(校企合作理事会)缺乏执行力,往往演变成一种近乎友情式的组织机构。这种机制忽视课程体系建设与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支培养队伍、两个培养阵地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能有效解决“双导师”相互错位等问题。因此,综合考量校企共建、教学任务共担、教学和生产过程共融和资源共享等因素,对接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支培养队伍和两个培养阵地三个横向层面,统筹考虑企业实训课程和院校理论课程、企业实训计划和理论教学计划、企业实训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师配置、企业实训考核和就业安置等方面的关系,按照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组织保障三大体系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双元横向一体化”设计,以期进一步完善“双元育人”模式,优化会计专业结构和布局,使课程体系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方法内涵。“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做法是:结合“三层次双元”合作机制设计的经验,在保障校企双元结构独立性和三层次双元纵向合作的基础上,组建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根据合同或章程,横向分配、协调和拓展各主体的教育资源,配置各主体教学空间,提升各主体的教学效率,共享各主体教学成果。   这种设计的内涵在纵向上承继“三层次双元”机制,仍将会计课程体系分为院校理论课程体系和企业实训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在横向上将两大体系整合为以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为核心,以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两翼,围绕“一心两翼”三层次开展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
  高职院校重点经营理论教学板块,致力于打造模块化的会计理论课程体系,并根据订单设置专业模块、进行课程开发、组织各模块的教学任务实施。实训课程统一委托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具体实施,包括实训教学方案制订、教材开发与编制、实训指导教师安排和实训质量评价等。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部门,设置在企业统一运营,依据章程与合同统一安排生产和教学计划,并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负责就业指导与帮助。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重点由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倾斜,形成主体双方既紧密联系又深度合作的良性校企关系,进而构建“双元横向一体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3.“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良好计划性。校企联合培训中心是将整个社会人才培养的无序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克服企业实训教学人才不足、理论教学体系薄弱的弊端,较好解决了企业对人才,尤其是对行业特殊性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来料加工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克服了人才供给的盲目性,是解决供给侧改革问题的有效举措。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校企联合培训中心具有营利性事业部的性质,除本企业的人才订单外,还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化的人才订单和高职院校获得的人才订单,并对外推销。校企双方虽然是“各取所需”,但其目标是共同的,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较快就业、适应竞争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估的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衔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校企联合培训中心是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考核者,是对接院校理论课程体系和企业实训教学的具体执行者。教学实训纳入了企业的整体培训计划,能够基本解决“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的主导地位问题和顶岗实习的保障体制机制问题。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既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又考虑了高职院校教學资源;既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需要,也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训教学方面,实训课程由联合培训中心根据计划选配教师和教材,结合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训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够有效衔接,使得顶岗实习的岗位广度和师傅传授知识的深度得到保障。
  (二)双培养主体的运行机制设计
  “双元育人”模式构建了院校和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会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两个主体既有深度联合,又各自具有独立的主导地位。因此,平等运行主体机制设计,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良性循环的基石,是会计课程体系健康有序运作的基本保障。
  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组建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并独立地对两个主体负责。院校主导会计理论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通过人事培训中心对会计理论课程体系进行论证、规划与设计;企业主导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通过人事培训中心对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和实施。两个培养主体平等运作,既自成体系又分工协作,既独立决策又统筹运作,既独立管理又合作共赢。其中,企业在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对保障整个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机制运作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是保障两个培养主体工作效率的根本性设计之一。主体双方合作的社会化程度较高,融合深度、广度经济合理。
  (三)“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第一,理论课程结构设计。“双元育人”模式下的课程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采用“专业技能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设置为五大模块,即通用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素质学习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二,理论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联合培训中心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的指导下,科学地确定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每学期课程设置按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先文化课后专业课的顺序进行排列,在通用基础模块学习阶段,理论课和实训课各占50%的比例。在学生进入专业基础模块学习阶段后,按照专业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素质学习与提升模块的层次变化,逐渐向实训课程倾斜,其比重可由50%提升至90%。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目标内涵对接。
  第三,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设计。淡化期末考试评价,降低会计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将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健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
  2.企业实训课程体系设计。由于整个课程体系为横向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是在校企联合培训中心指导下设计的,教材开发与编制是由校企联合培训中心主导的,企业实训课程体系设计与理论教学体系设计是一体化的,只是他们在教学时序、课时安排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企业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强化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一体化的设计理念组织实施,一般不再需要创新课程设计,但健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组织保障体系设计。第一,实训课程模块组织机制设计。一般而言,实训的深度取决于组织机制,学生能否参与实质性的工作岗位,应该由校企联合培训中心作为企业人事培训计划的一部分组织安排实施。实训结束时,由校企联合培训中心与财务核算中心联合进行实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落实到财务核算中心,如签订用人意向协议或制订用人计划等。   第二,实训课程模块实施机制设计。财务核算中心是实训计划的执行者、实训教师的选聘者、实训课程的选用者、实训效果的考核者和优秀实训人才的聘用者,它的功能作用直接决定着会计实训的内在质量和外在效果。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核算中心的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可由财务核算中心指派实训教师参与甚至是主导实训大纲、实训计划制订和实训教材选用。
  第三,保障体系设计。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是“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它的设计是构建“双元横向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首先,该中心设置在企业,但院校方面的主体地位不能丧失,应依据章程或合同予以明确;其次,该中心主要作用在于人事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地位应介于企业的计划、财务和人事之上,也高于一般的院校系室;再次,作为校企紧密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其组织机构不宜过于繁杂,在企业人事培训机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造即可,重点是校企会商机制和工作效率建设;最后,建立市场化、常态化的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
  三、“双元横向一体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进行课程开发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因此,在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时,首先确定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其次建立由学校领导、会计专家、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课教师等参加的项目课程开发团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与学习任务为关键,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模块。
  (二)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在“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应结合学生的特征和企业要求,制定该课程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学习效果评价等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度,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岗位,分析获得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标准来组织、优化课程内容。理论教学要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吸纳实践课程的技能训练,创设仿真环境、模拟实训或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分层次和重点进行不同的训练。课程标准中所要求达到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需要贯穿在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全过程中。
  (三)创新校企合作平台
  在“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与条件许可的大中型企业、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型企业,采用联合体甚至租借的形式,共同组建校企联合人事培训中心,作为校企联合育人和开展实训教学的共同平台,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势,将培训中心的教学管理活动,统一纳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学生培训期满,经过学校、校企联合培训中心组织(财务核算中心实施)的“双重”考核合格后,再由联合培训中心派遣或推荐给相应的用人单位。在此体制下,形成在实训计划、师傅选聘、收益保证等方面的合理保障机制,以期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養良性循环。
  (四)构建校企一体化的考评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双元育人”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都要考核。在明确院校、企业指导教师分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也可充分发挥第三方考核的职能优势,如行业组织考核、职能部门考核、职业技能鉴定等,构建职业标准与学业标准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陶菁.浅谈高职高专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3(3):364.
  [2]汤飚,刘宝.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三层次双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7(1):139-142.
  [3]张明明,邱伟龙,邵清东.“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