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蓝墨云班课在高职普通话与演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其职业素养中基础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开设的“普通话与演讲”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将蓝墨云班课应用于该门课的教学中,有效实现了翻转课堂,互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蓝墨云班课;普通话与演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14-02
   语言表达能力成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其职业素养中基础和必要的组成部分。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开设的“普通话与演讲”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语言课程。该课程从口语训练入手,研究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社交口语训练、职场口语训练。其中,普通话训练是基础,演讲训练、社交口语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深化,而职场口语训练是社交口语训练的提高。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做到了理论够用,突出训练的教学模式。但仍没有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语气、重音、停连、音高等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督和控质力度不够,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因此,笔者尝试将蓝墨云班课APP应用于普通话与演讲教学中,将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化教学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督和控制作用,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一、蓝墨云班课在普通话与演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创建好班课,通知学生按邀请码加入班课。其次,根据教学计划,将普通话与演讲教学分成若干模块,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依据每个模块,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传学习资源、课件素材至相应单元处,同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再次,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将本次课程的学习计划、要求等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发至云班课平台,把课件、图文资料、视频等教学材料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并发放给班课成员,系统会提醒学生按照通知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答疑,并初步完成训练任务。
   (二)課中应用阶段
   在上课时的采用蓝墨云班课APP中的一键签到功能进行签到,与传统教学中的按小组集中就座分布图相结合进行考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及完成任务等反馈的情况,选择性地讲解重点难点。然后,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起课堂互动等教学活动,并通过该APP提供的“摇一摇”功能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如在普通话重点语音突破的教学中,根据课前布置的语音训练任务,摇一摇选择一位学生,对其完成的发音语料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其语音错误、偏误及在普通话测试中的扣分情况。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纠正语音的具体方法和普通话等级测试时的应对措施,并让同学进一步阅读,达到矫音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评课前的任务,将课前任务作为上课的主体任务进行解读、点评,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新任务,进行练习。或利用蓝墨云APP发布随堂测试,学生打开蓝墨云参与测验,测验停止后,系统自动计分和计时,学生可以及时看到测验分数和错题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蓝墨云提供的学生课堂测验反馈和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进行集中讲解、点评,并对知识点查漏补缺,从而让学生达到充分掌握学习知识点和方式方法的目的。
   (三)巩固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和课中的知识点建立课后习题,比如在普通话声母平翘舌语音训练任务中,教师可以发起课后的小组任务,让每个小组中发音存在问题的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并上传教师布置的朗读任务。小组成员及教师对其完成的语料进行分析,并帮助该同学矫正语音,语音训练后该同学再次进行朗读。这样的活动可以反复进行,直至该同学发音得以改善并掌握要领为止,以达到巩固学习的作用。
   二、蓝墨云班课应用于普通话与演讲教学情况分析
   (一)蓝墨云班课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布置任务、训练、提问、点评并分析的模式。讲授和训练两个环节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课堂时间,学生的训练情况也不容易把握,提问和点评环节基本上疲于完成,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蓝墨云班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的学习计划、要求等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发至云班课平台,并把课件、图文资料、视频等教学材料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后发放给班课成员,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学习、初步训练、答疑,并将学习情况于课前进行反馈。这样会使教师上课时有效提炼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训练,纠正和点评,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课后能够进一步利用平台进行互动学习,巩固提高。蓝墨云班课基本上实现了普通话与演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蓝墨云班课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蓝墨云班课促进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蓝墨云班课APP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如在口语表达训练课的演讲训练专题中,在课前,教师利用微信、QQ向学生发布登录蓝墨云班课APP的学习通知,学生接受学习指令,根据学习指令登录班课,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如周文强《中国梦》、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等演讲视频和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蓝墨平台上的预习测试来检验自己是否对演讲的特点、要求、技巧有所了解,也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来检验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程平台进行预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习惯,同时也为教师后续课上授课提供了一定依据。课上,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如在讲到演讲的开头方式和结尾方式的设计时,结合一个简短的教学任务,学生可利用蓝墨云班课程平台的活动如讨论、投票、头脑风暴等方式共同构思并设计其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设置学生完成活动的时间、经验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可以充分交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获得了经验值的奖励,又可以为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赞,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参与度。    (三)蓝墨云改善了上课质量监督
   在考勤方面,学生签到可以采用蓝墨云班课APP中的一键签到功能,相比传统的出勤率统计省时省力,立刻可以看到学生出勤和缺勤的记录,还可以设定签到时限,防止补签情况的发生;在学习方面,蓝墨云班课有效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上课时,教师可以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引导、启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线下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全方位把控,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督和控质力度的缺陷;在学习情况评价方面,蓝墨云班课智慧评价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每个环节、每次参与活动的成绩,自动汇总形成经验值排名,学生直观了解自己的得分情况,激励学生互相竞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系统自动形成大数據分析,分析学生的经验值详情,横向对比学生不同阶段经验值的增长情况,纵向对比学生与优秀同学的成绩差别,关注班级中经验值落后同学的具体情况,并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提醒教师和学生关注评价数据的变化,帮助分析原因等。基于大数据思维设计的智能评价分析,为教师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学情分析,即时诊断教学,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蓝墨云班课应用于普通话与演讲教学应把握的问题
   蓝墨云班课能够有效完成了“普通话与演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训练主体,在学中练,在练中发现问题,掌握要领。使学生能够走上了普通话水平和演讲能力提高的根本路径,也有利于课堂质量的监管。但蓝墨云班课毕竟是实施教学的技术手段,不能过度偏重于技术层面,弱化教学内容,要避免走形式大于内容的极端。因此,教师在使用蓝墨云班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用蓝墨云班课实施教学的活动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无论是制作教学视频还是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具有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一旦学生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难易程度要适中
   课前学习是蓝墨云班课实施教学的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学生自学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有适当的学习难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又不能让学生感到任务难以完成,现畏难情绪。
   (三)教师引导作用要发挥
   使用蓝墨云班课实施教学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前学习任务的布置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只考虑简单地完成任务,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然融入任务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一针见血地进行点评。在课后要利用好网络资源与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堂内外遇到的有关问题。
   将蓝墨云班课应用于普通话与演讲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2]刘艳.过程性考核对高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7):22-23.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8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