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国家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体现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充分发挥我校校城融合项目的优势和特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注重学生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赢 以本为本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选择成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当前,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决定力量的新的国际竞争日趋活跃,创新驱动发展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高等教育培育的人才数量逐年增加,却仍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更直接掣肘中国未来发展,这也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的地位极不相称。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究其根源,是在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下,高校办学陷入盲目追求资源集聚,特别是在“唯论文论”以及将科研、教学割裂的二元观指引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资源无法得到深层次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无法满足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拓展思路、与产业企业加强融合,传承"工匠精神",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无缝对接机制中共育产业工匠人才,真正培养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急需的“大国工匠”。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校企合作是拉近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平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破除要素驱动发展壁垒,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本质特征、新系统结构、新组织方式,已然成为高校办学新常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要开发设计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理念,探讨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决策、动力、保障、过程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六大核心要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再只是职业教育类学校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的主要方向,也越来越多的成为普通本科甚至是重点本科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订单培养”“工学合作”“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联合办学”等职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重视产学研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应用结合起来,设计开发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既有理论又会应用的新世纪人才。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渐改变,其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等院校要实施开门办学,借助社会力量促进内涵品质提升,不仅要点对点的校企合作,而且要依靠整个行业协会,进行点对面的行校合作,实现学生有岗位就业、企业有人才可用。
  2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满足“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校自身发展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可为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输送高素质生源,为社会各学科领域输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3研究方案
  3.1构建依托校企合作提升本科人才质量的培养机制,探索“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
  通过探索“本科-硕士”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参与形式,改变原来重“理论”轻“应用”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在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的方式方法,构建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提升本科人才质量、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建立创新创业与育人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支撑体系,以有效突出产学研用的育人功能,将“工匠精神”内涵并渗透到校企深度合作的育人体系当中。
  3.2研究优质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现路径,促使本科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互融发展
  名师带动,引入和对接企业规范,培养特色名师、开设特色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汇聚多元化的企业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的方式方法,探索发挥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理论知识互融互通的实现途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研修、跟岗访学等形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包含“工匠精神”内容的教学质量标准,并面向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专业与行业的关联性,全面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融入创新意识,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学习方式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融入创新内涵和理念,将创新思想融入“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共同设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新思路,通过学院的创新工作室孵化培养、创新创业基地、创业体验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研究目标
  借助校城融合项目,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尝试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与学术论著、企业生产量同等重要的指标列入到校企合作项目的结题验收中,探索依托校城融合类的校企合作项目提升本科人才质量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多主体协同、开放共享的拔尖人才发展模式。結合办学实际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可行的路径,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输送高素质生源,为社会各学科领域输送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人才,为培养既有理论又会应用的新世纪创新人才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5结语
  基于国家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体现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充分发挥我校校城融合项目的优势和特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注重学生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改变原来重“理论”轻“应用”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灌输“产学研用”的教学理念,解决目前大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高校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金项目:教研项目:山东理工大学第五批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教务函[2017]123号);山东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教务函[2017]59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文献
  [1] 吕国辉,高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中国商论, 2019(11): 227-228.
  [2] 修娜.深化校企合作、融入创新意识,培养新旧动能转换工匠的实践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9(25): 43-46.
  [3] 刘剑飞.深化校企合作激活职业教育“生命力”之路径探索——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25):150-151.
  [4] 徐伟,王维巍.校企合作“创新型教学改革”体系建设与实践[J].学周刊,2019(19): 18-19.
  [5] 陆伟.产教融合在中职学校实施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以定西理工中专为例[J].学周刊,2019(20):19-20.
  [6] 王科.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7):1671-1580.
  [7] 杨能.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智库时代,2019(24):39+43.
  [8] 毕彦祯.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能力长效培养机制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 239-240.
  [9] 陈良金,唐俊奇.深化校企合作另一模式:“行校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 20-22.
  [10]  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個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05): 1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