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漫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能够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探究解题技巧,培养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采取措施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班级班规等,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1]。
  一、设计教学目标,引导自主学习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养成正确解题步骤的关键。在我国的教育当中,教育者都比较重视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通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知识结构,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更应该从小抓起,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思维理解。尤其是在当前教学目标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中,教育者极其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做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学要求。具体到课堂当中,小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对《图形与变换》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自主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比如,“同学们,先看这几幅图片,你们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吗?如果老师将这支笔放在花瓶图片的中间,你们会发现什么?”“左右两边都一样。”“嗯,非常正确,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了解‘对称’‘平移’的概念,并能举出正確的例子,可以吗?”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加深内容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强化知识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个教学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性,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并没有融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是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也无法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理解的知识点也会增加,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教学现象,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培养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将自己不懂的知识,及时地向老师进行反馈,寻求老师的帮助,争取在短时间内将每一节内容都理解清楚,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有的同学在区分“分子”和“分母”时,一直出错,容易将两者的位置颠倒,这也是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师在讲解过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计算“1/2-1/3”,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并且通过给学生多布置几道计算作业,让学生多加练习的方式来强化这一知识的理解。
  三、绘制学习框架,构建知识结构
  老师要想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总结框架,就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总结能力。一个良好的总结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从小将这一习惯养成之后,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运用养成的思维习惯来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快速地进行提取,并采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绘制知识框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将“角”的概念了解清楚,再通过对角进行分类,确定“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和区别方法,自己绘制知识框架,将每一个概念写清楚,后面都用简单明了的例子做笔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这样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来提高做题速度,也有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复习阶段也会显得极其重要,学生只需要按照知识框架来复习,可以短时间内增强复习效率[2]。
  四、借助教学工具,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相应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学生对这些知识没有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困难,老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工具,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例如,“认识图形”这一部分的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物展示的方式来进行,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实物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观察结构和特征,了解各个图形的组成和特征,还要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动手,剪出三角形,正方形等,强化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也收获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养成,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3]。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整理,不断强化知识的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结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才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地帮助学生发挥数学潜力,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完成教学目标[4]。
  参考文献
  [1]王来祥.小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刍谈[J].考试周刊,2019,(12):81.
  [2]孙华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15.
  [3]周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J].散文百家(下),2019,(2):268.
  [4]刘清容.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9,(1):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