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不同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不同地区的产业升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设定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利于产业升级。
[关键词] 环境规制;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1-0052-02
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空气质量变差、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开展环境规制刻不容缓。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下,全国范围内开展环保政策,加强环境治理与控制。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创新技术,这些政策措施给中国大部分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那么环境规制是否有益,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环境规制更好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从成本角度出发,环境规制虽然使企业污染减少,但是通过征收环境税等措施以及企业自身加大治污投入,会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外部性转化为内部的成本,使企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不利于生产,科技研发投入也会相应减少,不利于产业升级。
其次,从创新补偿角度出发,恰当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升级,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条件约束下,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产生“创新补偿”效应,进而部分或全部抵消环境规制对企业造成的“遵循成本”,从而提高被规制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从强度不同的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发,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增加,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U”型结构,强度较低时,环境规制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在过了中间的拐点以后,起到促进作用。
二、环境规制影响中国产业升级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为了验证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的模型,做了以下计量模型。
因变量Str:代表产业升级,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表示。解释变量er:从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对污染企业征收污染税两种途径划分环境规制,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er1),以该地区环境污染投资治理程度表示政府对治理环境的投入力度,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程度用当年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金额比当年的GDP;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er2),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主要以政府征收的排污税为代表,通过该地区当年的征收污染税总额比当年的GDP表示。控制变量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用该地区当年人均GDP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程度(fdi),用当年外商投资总额比当年GDP表示。政府干预(gov),用当年财政收入除以当年GDP表示。u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描述性统计
2007至2016年,产业结构升级的均值为0.97,数值小于1,這说明大部分地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都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而最小值为0.48,最大值是4.16,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比较大,这意味着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产业发展变化,研究分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程度方面,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较大,保证了研究的方差变动;政府干预程度方面,最大值为0.438,表明该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几乎占当年GDP的一半,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较大。
(三)实证结果分析
对于全国来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系数是负值,由政府投入资金治理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通过5%的显著水平检验;而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对企业征收污染税的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
从东部地区来看,投资治理型的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有较明显的负效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增加投资治理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升级;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不显著。投资治理型环境规制,由政府出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这就为污染企业生产减轻了负担,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就不会考虑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增加治污投入,这样不利于产业升级。
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污染税征收的强度越大,越有利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负效应,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随着征收污染税的力度的加大,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征收污染税的方法进行环境规制,在环境规制低强度时,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对产业升级产生抑制效果;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不断增加,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效果。
征税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地广人稀,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环境状况一直都比较好,污染税征收强度不大,而且西部地区比较偏远荒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选择转移到西部地区的企业不多,所以对产业升级没有明显影响。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升级都成正相关,且比较显著。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得到的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效应,说明外资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给当地企业带来了压力,激励其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升级。政府干预程度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效应,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明显影响。 三、利用环境规制影响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环境规制力度
整体环境规制要高标准,严格要求企业防污治污。由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一样的环境规制政策,这样就可能会出现“污染避难所”现象,使那些高污染企业从环境规制要求严格的地区转移到环境规制政策宽松的地区,使那些环境状况较好的地区受到污染,这属于“治标不治本”,因此虽然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不同,但是所有地区都需要严格要求,采取高标准的环境政策,防止当地环境被破坏。
(二)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程度的环境管制政策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距较大,不建议采取“一刀切”的环境政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制造业发展日趋成熟,生产规模巨大,同样也污染严重,应该采取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推动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创新,以此弥补环境规制给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区,而且相对而言是地广人稀,植被覆盖率高,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需要采取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一方面,可以给企业较低的压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而且可以吸引其他地区来此投资建厂,进行生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人口较少且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被污染后可以比较快的自我调节恢复。
(三)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
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顶尖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与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导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与工艺技术创新,以高新技术推动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强.河长制视域下环境规制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J].财政研究,2018(10):79-91.
[2]吴敏洁,徐常萍,唐磊.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9(1):135-139.
[3]李林汉,田卫民.环境规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J].金融理论探索,2018(6):15-24.
[4]孙康,付敏,刘峻峰.环境规制视角下中国海洋产业转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9):1290-1295
[5]王锋,石啸天,刘娟,何晓玲,陈洪涛.环境规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J].金融与经济,2018(8):55-61.
[责任编辑:潘洪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8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