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班为本的小学美术校本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以班为本”的视角,对“校本课程班本化”教学进行探索,根据班级特点及学生差异情况,采用“教学协作小队”模式开展教学,使校本教学更契合班级学生实际,让每位学生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果蔬布贴画》校本课程以班为本随着各地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随之变革。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往往依赖教材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同一年级的教学设计也大同小异。本文在学校大课题“班本理念”指导下,以《果蔬布贴画》校本拓展课为例,根据班级特点及学生差异情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实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材分析
  布贴画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艺术价值堪称中国之瑰宝。以挖掘和传承民间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学校美术组教师开发了《少儿布贴画》美育校本教材。《果蔬布贴画》是校本教材第一课内容,以果蔬造型为主题,运用各种废旧布料制作出诱人的瓜果和蔬菜,从而锻炼低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凸显布贴画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二、班级情况
  笔者所教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美术课题实验班,学生共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全班美术成绩两级分化严重,近十几名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信心;绝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课堂发言不积极;只有少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精彩,是班级优等生;班级还有两名多动症学生,课堂上几乎坐不住。教师在课前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班级学生美术兴趣、校本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和分析。
  三、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从“大统一”走向“差异联动”
  “以班为本”即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班级为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要实现班本化教学,教师需要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的班本化处理,考虑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改变过去“大统一”的教学现状,实施差异教学。教师在课前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和分析,针对班级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基础弱、理解能力低的学生“吃得了”,使部分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加大。
  2.教学模式从“单人模式”走向“协作模式”
  为了使班本教育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学科组教师形成“教学协作小队”开展合作教学。以“班本”视角,从班级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重设班级教学目标和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三位教师在课堂上各司其职,分别负责教学、辅助教学和课堂观察记录。这种协作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明显活跃,班级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教学片段一:巧妙导入,三师进场。
  师A:同学们都知道果蔬很有营养,我们大家都爱吃,上次课小朋友们还画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和蔬菜。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神秘嘉宾,大家来看一看。
  站在门口的两位老师穿上水果服,戴上水果头饰缓步走入教室。教室内顿时沸腾起来,有几个活跃的孩子喊道:草莓、西瓜。
  师A:你们喜欢这两个大水果吗?其它家族成员也来啦。两位老师迅速出示《葡萄布贴画》、《南瓜布贴画》范画。
  生:哇!真漂亮……是布贴画!
  3.教学视阈从“课程实施”走向“班本课程建构”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小主人。我们从班级学生果蔬构图和造型问题的自主分析解决,自主探究总结布贴画的制作等表现可以看出,孩子们远比老师想象得要优秀,这使得团队教师更加坚定了班级策略重新建构的意义。
  教学片段二:分析画稿,查找问题。
  课前,三位教师已经把学生上节课的果蔬绘画稿进行了分类,老师抓准时机播放画稿动画,学生瞬间被吸引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画稿,自查、互查果蔬造型及构图问题。
  (1)问题作业一
  生A:第一组绘画稿分不清是什么水果蔬菜,没有抓住果蔬的特征来画。
  (2)问题作业二
  生B:第二组作品画得太小,存在构图问题。
  师A激励并引导: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快速找到了作品问题,需要修改。
  (3)问题作业三
  生C:这些水果和蔬菜画得很零散。
  生D:可以用老师之前讲过的遮挡法来画。
  教师A快速地在黑板示范
  青椒、香蕉和西瓜,学生再次巩固遮挡绘画的方法,造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教师B指导学生查找问题,教师C做好课堂观察记录。
  4.教学过程从“主动参与”走向“主体发展”
  教学片段三:师生合作,自主归纳。
  教师A播放微课,讲解制作难点。教师C已经观察到部分学生对包边技法未完全掌握。教师B机智地用实物投影示范制作技法,同时邀请两位班级小巧手协助完成。小巧手们娴熟地选择了布料,裁剪卡纸制作底板,分割布料块面……即将接近尾声时,几位大胆的孩子突然惊呼起来:太漂亮了,我也想做……孩子们期盼而求知的眼神一次又一次地深深触动我们,计划15分钟的讲课时间被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一再延长。师生合作后,学生自主归纳了果蔬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5.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师时刻观察学生学习动态,关注班级薄弱的学生。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贯穿了整个教学始终,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审美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教学片段四:分层作业,多元评价。
  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差异。比如,按照学生實际能力和不同发展目标,分层设计三种难易程度的作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作业难度。三位教师在作业阶段分组辅导,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1)作业基础层次:整改果蔬绘画稿,用以前学过的常规技法制作果蔬布贴画。
  (2)作业高级层次:整改果蔬绘画稿,尝试用新包边技法制作果蔬布贴画。
  (3)作业发展层次:直接在画稿上运用新包边技法制作精美果蔬布贴画。
  作业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上来展示,几位学生代表的评价更是出乎意料的精彩。
  学生代表1:第一位同学的果蔬形象虽然还没完成,但是能看出来形象很可爱,布料颜色选得很合适,我觉得是优秀作业。
  学生代表2:第二位同学没有严格按照轮廓裁剪,布料贴得不好,我觉得还需要做很大改进。
  学生代表3:第三位同学水果的整体色调有些暗,但是剪贴得非常好,分割的块面之间没有一点缝隙,很仔细。
  三位老师不由自主地给予热烈的掌声,孩子们以自身的独特审美带给老师们诸多的感动与思考。
  四、总结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重设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发展了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机智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从本课的课堂效果来看,也是非常成功的,学生课堂作业有了明显进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相应地提高,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