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其与现代汉语具有极大区别,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进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低下。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学习策略。特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2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20
  
   文言文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学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达到可以阅读文言书籍资料的目的。同时,文言文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性,由于儒家文化中对于传统以及规则的重视,文言文事实上是模仿先秦时期的语言体系进行写作,在后代的应用中与一般口语之间存在区别,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时间有限,是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考验。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不足
   文言文在写作过程中,需引经据典,因此文章的构成中有许多典故内容,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典故的应用实际与“比兴”的诗歌写作手法之间具有联系,以此物喻彼物,以此物联系彼物。因此,一个典故中通常带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这种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此外,在一些文章的学习中,需要对于历史文化的背景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文言语法特殊现象对于学生造成困扰
   文言文学习中,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虚词等的使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对一些古今异义造成混淆。因此,学习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古代汉语词语含义、语法,对于学生会形成困扰。
   (三)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
   在文言文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意义的理解不足,一些学生感受到学习困难,容易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本身就不具有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感受,造成主观上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佳。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的内容
   在文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化产生系统的认知及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文化系统的初步认知。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将古代的文化与今天的文化进行连接,使学生能感受到文化之间的持续性,感受到历史文化对于其个人的影响。教师要向学生阐释汉语与字母语言的不同,使学生能感受到汉语语言表达的精准性,适时将文言文内容引入。
   文言文内容更简洁,在我国古代,只有士大夫阶层才能掌握学习语言,因此其中含有较强的文化特性。教师可开设相关的课程,对于各个阶段我国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使学生产生明确认知,具备将文本对应到时代的能力。如在讲解先秦两汉文化时,教师要重点就散文、汉赋等内容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树立对于传统诗歌的系统认知中,教师可从诗歌的字数入手,向学生讲明“楚辞”的特殊性,幫助学生认知诗歌的发展是从较少的字数到较多字数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先秦时期流行四言诗,汉代流行五言诗并逐渐发展出七言诗,在唐代出现诗歌的顶峰,后又走向转向。
   (二)引导学生就语法的现象进行持续性学习
   事实上,语言的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是较为简单易行的方式,因此,在语言学习中教师需就语法的现象进行总结,向学生说明语言的应用规律。从语法对比角度开展文言文语言讲解,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即通过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差别,来明确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句式的特殊性。在一些状况下,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将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可进行语言环境的塑造,例如在课堂中应用五分钟,让学生之间应用文言文展开交流等。
   (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要与前两个策略结合。在学生学习中,文化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产生深度探究的学习渴望。学习难度降低也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对于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意愿。
   此外,教师可开展一些文言文的学习娱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古灯谜、对对联、进行古体诗的创作等,并且在较大范围内举办校园文化节,使学生应用文言知识进行自我展示。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实践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始终保持清晰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明确引导。文言文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属于基础性的学习,因此广大语文教师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杨东增.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2]徐飞月.激趣·诵读·授法·拓展——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4).
  [3]章春梅.提升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张和(1979.4—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