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共选择73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37例,显效19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36例中,显效11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较好,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内镜手术;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鼻窦炎伴鼻息肉在耳鼻喉科十分常见,患者可表现为流脓涕、嗅觉减退、鼻塞、头痛等,如有报道显示约有66%的此类患者会出现嗅觉功能障碍[1]。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是手术,传统术式以开放、摘除手术为主,但不能有效改善嗅觉,且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而鼻窦内镜手术做为一种微创手术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笔者近期即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臨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8.14±5.3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5.28±1.67)年;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8.97±5.83)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5.68±1.5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1],且伴发,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③能接受手术治疗,签署手术知情同意及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x2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治 疗
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的摘除术进行治疗,在表面麻醉起效后,于上唇齿龈沟的交界处做一切口,充分暴露,根据具体病情,切除后部中鼻甲、蝶筛前壁等处的病变组织,开放筛窦、额窦口、前筛窦等部位,并实施上颌窦根治术。术后处理: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必要时配合抗感染治疗,注意清除鼻道内的分泌物。
2.2 观察组
给予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术前明确鼻息肉位置。患者取仰卧位,术前给予麻醉,起效后进行治疗,先切除钩突,使颌窦开口,采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将鼻息肉及其它病变粘膜全部切除,最后清理鼻息肉组织。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3 结 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3]
①显效:经手术治疗后,鼻窦口正常开放,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未见脓性分泌物。②有效:经手术治疗后,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有所好转,鼻窦腔黏膜仍存在一定的肥厚、水肿,脓性分泌物有所较少。③无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或新息肉出现,鼻窦口仍有狭窄。
3.2 结果
观察组37例,显效19例(占51.35%),好转16例(占43.24%),无效2例(占5.41%),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36例中,显效11例(占30.56%),好转17例(占47.22%),无效8例(占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需积极治疗。其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前者包括抗感染、镇痛、调节免疫及中医药等,但效果欠理想,故而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最主要方式。鼻窦内镜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与传统术式相比,优势明显,既可以减少创伤性,同时又可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手术,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并可避免损伤正常的黏膜组织[4-5],患者也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鼻窦内镜手术可以更好的清除鼻息肉,畅通鼻气道,减轻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减少或清除脓性分泌物,综合效果较好,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祝惠丽.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状况及嗅觉功能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8,36(2):159-161.
[2] 邹 斌.鼻窦内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鼻腔气流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28):59-61.
[3] 朱玉兰.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5):65-66.
[4] 潘喜荣.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5):543-545.
[5] 高红喜.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0):84.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