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智能审计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企业对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的需求越发明显,财务共享这种模式在大型集团企业内也十分常见。伴随着互联网+财务管理这一理念的越发成熟,财务共享模式甚至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均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进行智能审计也具有重要意义。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的进行并不简单,本文将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智能审计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 财务管理 智能审计
得益于财务管理理念与内部审计理念的不断成熟,很多新的方法也不断出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水平也不断提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悄然出现并不断发展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中更是提升了智能审计的可操作性。但也要看到,智能审计本身较为复杂,对企业的审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均有很高要求。大多数企业在智能审计上较为茫然,鉴于此,探寻出更好进行智能审计的路径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智能审计概述
(一)财务共享与内部智能审计的内涵
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1]。财务共享服务需要具体的财务共享中心予以支撑,这种模式本身较为新颖,其不仅可以带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对财务管理形式的多元,管理内涵的丰富也有很大帮助。信息化时代下,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构建了财务共享中心,并依托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着财务共享服务。
企业内部智能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种新形式,智能审计本身具有效率高,审计结果准确等优点。得益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审计理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智能审计的现实条件越发成熟,部分大型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也进行了内部智能审计,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内部智能审计优势的不断凸显,这种新的审计形式也将不带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开展形式。
(二)财务共享对内部智能审计的影响
财务共享以及财务共享下新的服务模式对内部智能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内部智能审计工作在开展上呈现出了新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本环境出现了很大变化,财务管理层面需要更好服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时,与之相对应的审计工作在开展上也需要进行跟进式调整。在审计工作创新开展中,智能审计是不错的创新选择。从这一层面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转实际上为审计向智能审计过渡创设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质量提升的紧迫感不断增加,财务数据的存储形式已经有了明显变化,智能审计不能单纯是理念与方法上的智能,更加要注重智能审计价值的发挥。这一情形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压力会有明显提升,智能审计实际上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从这一层面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转侧面上增加了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的压力。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智能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数据分析与利用率不足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很多企业虽然进行了智能审计尝试,但在审计工作开展中无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利用,这导致审计结果的可参考性较为地下,财务数据分析与利用率不足也成为了智能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基本问题。从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上,企业财务管理层面的信息化程度有了显著提升,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转等促进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单位时间内,财务数据总量十分众多,且越发繁杂。但大多数企业忽视了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构建,这导致审计人员更多需要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审计。在进行大面积的审计时,审计工作量十分繁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具体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开展主梁很难得到保障。时间上的紧迫感较为明显时,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率自然会处于较低水平,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所谓的智能审计只能是一种审计工作开展形式的创新,智能审计的价值却无法较好凸显出来。
(二)审计人员无法适应智能审计相关工作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状况较为了解,依托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可以较好开展审计工作。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环境与实际需求出现了很大变化,智能审计更是多元了审计工作开展形式。在很多企业内,审计人员无法适应智能审计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成为了新时期智能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在审计工作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审计任务不断堆积时,审计人员对智能审计工作的适应能力会持续下降。审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体,其无法较好适应新的审计形式,以及智能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质量等均会处于较低水平。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状态下审计工作开展问题产生的概率会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对智能审计很容易产生抵触性情绪。久而久之,智能审计的进行会消耗掉很多审计资源,其智能审计流于形式的风险会大为增加。
(三)智能审计实施程序较为混乱
大型企业之所以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确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更好发展。财务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则要帮助企业发现财务与其它层面的管理问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审计工作开展环境层面出现的變化实际上也导致审计工作开展流程出现了很大变化,但鲜有企业结合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状况与需求,进行了审计程序的重新梳理。在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的工作理念并未较好转变,且缺乏对智能审计的完整认识时,智能审计工作在开展上的压力会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智能审计实施程序较为混乱这一问题长期存在,智能审计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时更加无法得到有效指导与规范。程序混乱这一问题和可能成为其他智能审计工作开展问题的诱发原因,因此,缺乏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相配套的智能审计实施程序这一问题负面影响极为深远。 (四)审计信息沟通反馈状况较差
审计信息沟通反馈状况较差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基本问题,即便智能审计工作能够较为正常的开展,但审计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时,具体的经营管理问题便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智能审计绝非单纯的转变审计工作开展理念,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形式较之以往已经出现了很大不同时,智能审计下审计信息长时间滞留在审计部门内部并不合适。分析比分企业审计工作模式可以发现,智能审计更加是一种审计工作理念和形式上的创新,但审计工作开展的模式并未在智能审计理念下出现明显变化。审计部门通常会整合各种审计信息,综合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审计报告制定,并进行审计报告和整改意见的提交。这一情形下,审计信息沟通反馈的时间周期较长,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如此,很多职能部门对审计信息并不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话语权时,智能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结果的呈现都无法产生较好的约束力,智能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缺乏实际有效性。
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更好进行内部智能审计的策略
(一)构建具体的智能审计系统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更好进行智能审计需要企业构建相应的智能审计系统,借助信息技术与具体软件进行智能审计的做法也较为可行。例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是国内较早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较好运转下,公司进行了“用友审计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审计系统应用下,传统审计工作在开展上也逐步向智能审计靠拢,公司的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状况也十分良好。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审计工作在开展上需要向智能审计的方向不断靠拢,加强智能审计系统构建便十分必要。对于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其可以结合内部智能审计工作开展需要进行审计系统的开发。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相关系统的能力时则可以考虑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借此获取个性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审计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审计系统应用中,审计财务数据、审计信息等需要得到更为良好的保护,企业也需要结合智能审计状况进行审计权限的严格管理,避免相关信息外泄这一风险的产生。
(二)结合智能审计工作需要培训审计人员
智能审计视角下,审计工作开展上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审计人员作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的开展主体,其专业素养,审计能力等也会对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状况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开展智能审计相关工作,结合智能审计工作开展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也十分重要。例如,中铁六局锦州分公司较早进行了智能审计工作开展尝试,人才战略下,公司分批次的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了智能审计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智能审计系统的适应,审计技巧的掌握等。通过定期与不定期,专项与普通的培训活动开展,审计人员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的认识越发全面,其智能审计工作开展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其它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工作开展中也要给予审计人员培训事宜足够重视,全面系统的培训审计人员,促进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开展理念的转变,为具体智能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
(三)优化智能审计实施程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智能审计的实施程序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上正逐渐向智能审计过渡时,优化智能审计实施程序也是后续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保障。建议企业预先进行智能审计资源的统筹,充分掌握自身智能审计工作开展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审计实施程序缺陷的审视与分析。再次基础上,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划分审计工作内容,明确审计工作开展权责关系的做法,为智能审计实施程序的完善提供有效支撑。例如,结合审计工作开展的优先级进行固定资产审计,库存审计,财务风险审计等审计工作的重新排列,有侧重的分配审计资源较为可行。不仅如此,智能审计系统较好应用下,多线进行审计工作开展的做法较为可取,在确立出了较为科学可行的智能审计实施程度后,企业可以多角度开展审计工作,借此进行审计信息的横向对比与综合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析,确保最终审计报告的精准程度,这对于提升智能审计实际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财务共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财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将企业内各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要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需要信息的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共享中心,这一过程有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企业要想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支撑,这就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加强审计信息与结果的反馈
智能审计工作开展中应当加强审计信息与结果的反馈,这也是凸显智能审计价值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审计部门可以结合职能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内容的不同进行审计划分。在对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及时将审计信息反馈给核心管理层、财务部门与具体的职能部门。在对固定资产等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审计时,审计信息也需要上传到财务共享中心内,便于核心管理层进行具体审计信息的获取。阶段性进行了智能审计工作开展后,审计部门则要进行审计报告的出具,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果不仅要及时反馈给核心管理层与职能部门,企业内部也要对审计结果价值进行更为充分的挖掘。具体来说,企业可以结合审计结果进行相关管理问题原因的定位,以及负面影响的消除,通过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审计结果分析与利用,智能审计工作开展的价值也能更好显现出来。
四、结语
企业需要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层面出现的变化予以较好感知,并基于智能审计的理念进行智能审计规划和尝试。多种难点性因素影响下,智能审计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智能审计状况分析、解读,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形式下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企业也应当积累更为丰富的智能審计经验,在相关经验驱动下更为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智能审计,将新审计工作开展的优势和价值更好发挥出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改变,而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所起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背景下内部审计的框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模式下大数据审计的流程以期在理论与实务上为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方法提供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雨泽, 苏玉珠.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控制与实施[J]. 商场现代化, 2017(1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