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德桥 杜文静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育人主体单一、企业缺乏参与动力、项目组织无序、教学过程评价难的难题。据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多方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提升企业参与动力,规范项目实施,完善教学过程评价,落实经费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院校育人质量。《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8〕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以下简称《通知》)等文件的发布,要求职业院校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推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育人模式,是院校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水平、技能要求上全面对接酒店岗位要求,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號)文件要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度。现代学徒制是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将传统学徒技能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完成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职业技能习得过程中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上公认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流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提升学徒职业能力与酒店工作岗位的契合度。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发现,根据酒店岗位需求培养人才,学徒在教育场域和生产场域进行“识岗、融岗、跟岗、顶岗”的递进式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人岗匹配度并增强学徒的职业认同感,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徒无缝对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二、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挂牌”模式。“挂牌”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指校企以挂牌式或空泛契约式开展较低层次的学徒培训合作。该模式主要是双方基于特定的政策需求而临时或短暂地开展合作,双方只是名义上进行挂牌式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结果往往是“名存实亡”或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双方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针对某个特定的需求而形成临时性交易关系,如高职院校与酒店进行短期的“冠名班”等挂牌式合作。高职院校通过挂牌合作“包装”办学条件来满足自身的招生宣传、树立声望等现实需求,而酒店则通过挂牌合作获得高职院校分派一定数量的实习生等形式的廉价劳动力。
  2.“互惠”模式。“互惠”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指校企基于互惠关系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模式。目前该模式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较为常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校企双方的现实需求。校企双方以信誉、契约组成保障运行机制,开展一定层次的协同育人并构建一定时期内实质性互惠合作关系。构成互惠合作的基础是校企双方有利益产出和交换条件。高职院校依据合作酒店的用人要求,以“订单式”来培养人才。具体表现在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全面对接企业要求,按照学生学徒“双身份”模式进行校企双元育人。这种模式既能满足高职院校对生源数量、学徒质量、实习实训等的现实需求,也能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还能与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宣传、员工再培训、企业骨干进校兼任教师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层次的互惠共赢。
  3.“大师工作室”模式。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大师工作室”列为建设项目,充分凸显了技能大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大师工作室”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方式,将企业导师的企业经历和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企业导师全程介入学徒培训,并对标企业用人标准进行“企业化”育人。中国有句老话叫“名师出高徒”。“大师工作室”的企业导师,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老师”,还是学徒在企业职场上的引路人。高职院校选企业导师进入“大师工作室”,最核心的标准就是有资源能为学生所用。充分利用企业导师资源,把“大师工作室”打造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助推学生在职业技能和未来职场上有更好的起跑。
  4.“依赖”模式。“依赖”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指校企双方对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依赖性,摒弃单主体培养人才的传统思维,以产教联盟和强约束力制度为核心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载体。校企双方在机制构建、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互聘、成本分担与效益分享等环节真正围绕合作创造价值,全程相互依赖、衔接、融合和发展。这种模式不再局限于低层次、浅合作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而是充分整合和发挥双方优势资源,设立前瞻性合作项目基金来支撑现在和未来的持续合作,结成产教联盟,体现出高依赖性、共建性和共享性。最终,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为院校、学徒、企业、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
  1.育人主体单一。传统教育是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一主体,学校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习惯性地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职责,在育人过程中脱离作为人才终端用户的企业,致使院校育人压力倍增且育人成效不高。现代学徒制是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避免因传统学校人才培养“闭门造车”造成的人才适用性差的弊端。
  2.企业缺乏参与动力。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经常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对于企业而言,政策导向和市场反馈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外在动力;获取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回报并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内生动力。然而,在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作为核心主体之一,虽然与高职院校有着平等的地位和利益需求,却在合作中只是边缘性参与,丧失合作育人话语权,主要表现在院校招生、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能教学、考核评价、见习实习等方面往往是学校主导,这种校本思维制约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是理性的经济实体,即二者都会将“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当前,高职院校往往是最大限度地获得和利用酒店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而忽略了酒店作为现代学徒制参与主体所具有的“教育”属性和“盈利”本性。以有利可图作为驱动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酒店并没有从中获利,那么自身参与和投入的力度就会下降。   3.项目组织无序。校企有序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酒店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能力与1+X证书对接、学业与就业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推进过程中,虽然有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但具体实施中往往不按协议执行,项目组织无序现象比较常见。例如,在企业导师选拔上缺乏标准,往往只要是酒店派来的人员就默认为企业导师。他们的教学时间不明确,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教学内容随意讲授,既脱离酒店岗位实际需求,也不符合酒店职业标准;技能教学缺乏实质在岗训练,学生识岗、跟岗学习无明确的计划和有效执行,也没有定期进行轮岗实习,不利于学生熟悉酒店不同部门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4.教学过程评价难。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双导师全程参与育人过程,以教育场域完成“学生”学业教育和以生产场域完成“学徒”就业的孵化。工作本位是現代学徒制的一个主要特征,学习者主要依靠师傅指导,在企业工作岗位上获得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当前,由于酒店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导致双导师在育人过程中出现随意性教学,不利于学徒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教育场域和生产场域的深度融合,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增强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1.多方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院校、企业、学生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的秘诀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多元主体深入合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必须拓宽参与主体。政府为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院校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获得自身所欠缺的职业场所、职业岗位、企业骨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酒店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获取来自院校的优质、低成本人才供给;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获得X证书、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优势。
  2.提升企业参与动力。吸引酒店参与现代学徒制从而实现双主体育人,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第一,满足酒店人才资源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大与酒店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递进式满足学徒识岗、跟岗、顶岗等环节的实训要求,酒店通过这些轮岗环节获得发展所需的低成本人力资源。第二,打造利益共同体。现代学徒制是多元主体参与育人过程。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处理好利益与权力的分配问题,使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序互动,共同推动现代学徒制目标实现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保障机制。例如,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规范项目实施。第一,高职院校和酒店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评价标准。基于酒店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理论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教材,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训项目与考核标准,实现学徒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高职院校和酒店共同做好双导师教学管理。根据酒店需求和学徒择业倾向,统筹安排学徒多岗位轮训,确保有岗有位、徒在师在、训练到位,避免体验式育人。第三,高职院校和酒店共建工学交替课堂。双导师将理论课、实训课、职业导向课、竞赛课等交替在教育场域和生产场域进行,把教学任务融入生产中,突出生产场域作为“职业化”育人主战场。
  4.完善教学过程评价。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评价应突出酒店标准导向。《通知》明确要求,健全和完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学测评中,以酒店适岗性考核评价为主。在学徒见习、跟岗、顶岗等各个环节,双导师共同参与测评过程,并将考核结果写入学徒成长档案。
  5.落实经费保障。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经费支出包括企业的补助经费、导师的指导经费、学徒的补助经费、意外风险保障基金等。现代学徒制项目可持续运行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地方政府应以财政拨款、专项资助或税收优惠等形式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与酒店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部分专业基金会或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通过长期投资或股权分红等形式参与校企合作,从而为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经费来源,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黄德桥,杜文静,李得发.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8(36):21-26.
  [2]匡家庆,苏炜.校企协同视角下的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6):82-85.
  [3]崔发周.现代学徒制何来企业“不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6-10-11(5).
  [4]韩玉辉,张庆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双导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88-90.
  [5]欧阳忠明,韩晶晶.现代学徒制:“冷热不均”背后的理论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2):5-11.
  [6]曹叔亮.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要有六个方面作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8(11):7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