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及使用机制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整合舞蹈动作、音乐鉴赏、体育运动于一体的国际标准舞即体育舞蹈,其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欧美。在我国高校中,因其既可以提升艺术修养,又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优化身心,故而赢得大学生的青睐。为有效地让这一支流动着配乐诗——体育舞蹈在高校更好地推广,提高其教学效果,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舞蹈,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参与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整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解析了肢体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调控课堂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拓宽信息表达、强化学习效果、提升身心健康的价值,进而针对性地对如何有效驾驭肢体语言,尝试性建构了相应的机制,以期推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的有效、正确使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 高校 体育舞蹈 教学 舞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161-02
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起步比较晚,而又相应的难以达到2位教师同时授课的师资要求,学生的音乐素养、舞蹈技能、艺术修养、表现力参差不齐,故而,如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将融合了诗、乐、舞于一体的体育舞蹈的教学有效地优化,本文尝试性提出,正确有效地使用肢体语言不失为一良策。
1 内涵厘清:肢体语言的含义及类别
肢体语言是指在与人交流时,所用的到姿态、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示范等无声语言及语言的语调、语速、语音等。
按照其使用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教师肢体语言与学生肢体语言,比如,教师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动作示范、纠错时的高语调、深情饱满的眼神、端庄儒雅的服饰等。学生上课练习、模仿动作时的面部表情、出汗的多少等均属于学生肢体语言。
按照其使用所借助的媒介,肢体语言可以分为,手势肢体语言,比如招收为来、挥手为去、V字手型为肯定等;眼神肢体语言,比如,鼓励式的充满希望眼神、制止违反课堂纪律时的紧邹眉头式注视等;服装肢体语言,比如,体育舞蹈课的教师的服装也是在无声胜有声阐述着表现力、音乐鉴赏风格等。
2 恰如其分:高校體育舞蹈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的可行性
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以诗、乐、舞融合到一起,使用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左转、右转、上升、下降8个动作,在一定音乐节拍及动作要求下,展现舞步及风格的成套动作。可以说体育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载体,辅之以肢体语言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其比喻成一支流动着配乐诗,被人们所赞许,也可以看出体育舞蹈教学中可以说使用肢体语言是恰如其分。授课时视觉、听觉、触觉是必不可少,而肢体语言就彰显了这3个方面,体现出无声胜有声。
3 有何效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的价值分析
经济学里的效用是指消费一种商品时,消费者所能够得到的满足感。那么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有何效用?
3.1 调控课堂氛围
在高校体育舞蹈的课堂上,如果体育舞蹈教师举止优雅、衣着时尚且适宜、眼神深情饱满、动作示范清晰明了、姿态优美、语言声情并茂、节奏感把控得当,那如此这般的课堂生态,有哪位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兴趣、参与度、热情在此熏陶中无形得到增加。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课堂氛围也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3.2 优化师生关系
课堂上有学生不听指挥,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只需要给其一个暗示的眼神或者一个带有提示韵味又不带批评意思的手势,既维护好了课堂秩序,又没有僵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判断学生用力的程度,但是需要注意性别意识,可以使用拍、捏的方式,学生在这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肯定与纠偏。
3.3 拓宽信息表达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使用眼神交流、动作示范、适宜服饰、挥洒自如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调、适宜的轻拍学生等,整个课堂的信息传递渠道涵盖了听觉、视觉、触觉,可以说让学生理解理论、听懂技术要领、看清成套动作的编排技巧、学会用力的强度,借助于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多为渠道去学习体育舞蹈。
3.4 强化学习效果
学生在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上,进行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技术动作亦或者基础比较薄弱刚入门学习时,体育舞蹈教师的一个鼓励性的眼神、轻轻拍拍肩膀的赞许、点头的认可、纠偏有力强度大了有手轻拍、带有代入感且有磁性的声音等,这些均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额外添加了学习的回忆片段,在自己琢磨时,有可能是体育舞蹈教师的曾经的肢体语言点拨或者激励着自己。
3.5 提升身心健康
肢体语言的纳入,让整个高校体育舞蹈课堂生机勃勃、气氛活跃、学习主动、师生互动和谐、双向交流于多渠道,让学生仿佛在这个体育舞蹈教师的舞台上也在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身体得到了锻炼,在教师的鼓舞性手势、眼神、姿态熏陶下,心中学习的动力、对舞蹈的热情也被燃起,双人舞中的训练,学会了协作、沟通、交流,人际关系也得到了些许改善,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4 机制构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有效使用肢体语言的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驾驭好肢体语言,本文尝试性指出,应该注意使用适度性、穿插渗透性、稳定性、辅导铺垫性。
4.1 使用适度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372.htm